全世界首例!2025年,专家在广东山林发现新物种,以佛山特色命名
谁先发现,谁就能拥有命名权!
就拿丹顶鹤来说,明明中国和日本都有,就因为专家先在日本境内看到,就给它起名为“日本鹤”。
不过没关系,现在咱们中国扳回一局,2025年11月专家在广东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小家伙的名字非常有佛山特色。
它是什么动物,怎么会出现在广东佛山,其他国家有它的身影吗?
11月12号一个重磅消息传出,广东的专家在佛山发现了新物种,还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这是团队几年的努力成果。
新发现的是两栖动物,属蟾类,这只蟾的体形非常小巧,看样子还没有手心大。
![]()
最特别的就是它的面部了,颞褶下面有一道非常显眼的黑色线纹,像是画了一条上扬弯曲的眼线,在同属类的蟾中,这个相貌是独一份。
这只蟾的趾间仅有微薄的蹼,但趾边的缘膜非常发达,趾下的肉垫是完整的一块,后背的皮肤光滑没有棱纹,能减少在狭小空间活动的阻力。
新物种
新物种
而常见的蟾类体型比它大得多,比如中华大蟾蜍,体长可达100毫米以上;蟾类中最大的海蟾蜍,甚至能长到250毫米。
中华大蟾蜍
![]()
中华大蟾蜍
它们的面部也没有这么明显且形态固定的颞褶下缘黑色线纹,皮肤很粗糙,长满了大小不一的瘰粒,不仅有很明显的皮肤棱,还有大型耳后腺。
常见的蟾类趾间的蹼发达程度都不一样,趾侧缘膜是比较窄的,最关键的是,蟾蜍通常都没有趾下垫。
海蟾蜍
海蟾蜍
为了能准确区分这种蟾和其他蟾类,专家团队特意编制了广东省掌突蟾属的检索表,通过和现有物种对比特征,将它与同属明确区分开。
![]()
目前已知这种蟾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西部丘陵山地里,有意思的是,它的栖息地周围是密集的人类活动区,相当于它在城市群的眼皮子底下安了家。
新物种发现处
新物种发现处
佛山云勇林场、大南山林场等城市绿肺为它提供了绝佳生存环境,这些区域森林覆盖率均超 94%。
不过它可不是人人都能偶遇的,这种蟾总是昼伏夜出,靠捕食小虫子为生,再加上体型小,擅长伪装,就算从旁边路过都很难发现它的身影。
![]()
和同属的武陵掌突蟾相比,这种蟾对环境的适应性似乎更好一些。
武陵掌突蟾
武陵掌突蟾
武陵掌突蟾依靠褐色的皮肤藏匿在张家界的山林里,而这种蟾则隐身在城市边缘的丘陵里,这说明这类蟾也有相似之处,都擅长依靠肤色伪装。
但武陵掌突蟾只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对生态要求非常高,仅在张家界、梵净山等自然保护区的洁净溪流中安家。
而这种蟾相对来说离人类的城市比较近,对比起来更加特别一点。
![]()
武陵掌突蟾
武陵掌突蟾
研究团队能发现并确认它的身份,是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分类学的方法,才最终确定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不过由于这种蟾刚被发现,它在我国的分布模式、种群数量、繁殖习性等等还需要各地的研究人员一起努力,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既然中国科研人员先发现了这种蟾,理应由该团队起名字,到底叫什么成了个难题,总不能像丹顶鹤似的,直接叫“中国蟾”吧,这也太没有美感了。
科研团队想到,既然它是在广东佛山被发现的,那它的名字就应该和佛山有关,最好又能代表佛山,又能发扬中国文化。
![]()
佛山西樵山观音
佛山西樵山观音
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派武林盛佛山”,这就是佛山功夫的分量,我们熟知的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都出自佛山。
像叶问、李小龙都是咏春拳的名人,尤其是李小龙,以咏春拳为基础,创立了截拳道,通过电影让“Kung Fu”一词载入了英文词典。
说到功夫,干脆就以功夫给这种蟾命名正好。
![]()
于是它的拉丁名字就诞生了,叫做“Leptobrachella kungfu”,致敬了佛山功夫之城的身份,每当国际上用一次这个名字,就能想到中国功夫。
由于它是掌突蟾属,研究人员直接诶在前面加上了佛山,它的中文名就叫佛山掌突蟾,朗朗上口,简单还便于记忆。
这种地名和文化符号加在一起的命名方式,在国内新物种发现中并不少见。
安徽师范大学团队曾将新发现的肥螈命名为 “陈氏肥螈”,是为了致敬两栖动物学家陈壁辉;在广西发现的新种直接被命名为 “雅长掌突蟾”,是为了凸显发现地的特征。
陈氏肥螈
陈氏肥螈
![]()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佛山通过建设自然教育基地、开展有害生物防治、设置红外监测相机等措施,为野生物种筑牢了生存屏障。
佛山掌突蟾的发现,不仅仅是名字的文化意义,更是扩充了生物多样性。
新物种不一定全在大森林里,也有可能存在于城市群里的丘陵山林中,城市生态保护不能只盯着大公园和大湿地,小环境也同样得重视。
这一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华南地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两栖类物种的宝地,此前珠海高栏岛就曾发现布角蟾属新物种,目前广东已记录13种狭域分布的角蟾类物种。
佛山掌突蟾能在这里被发现,说明当地的环境非常好。
城市群里的湿地丘陵面积虽不比大森林,但这是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所以保护好城市群里的微生境是非常重要的。
![]()
广州海珠湿地公园就先后发现了海珠珐轴甲、海珠斯萤叶甲等新物种,同样印证了这个道理。
我们得认真保护佛山掌突蟾的栖息地,一旦栖息地的微生境被破坏,比如溪流污染、植被砍伐或过度旅游开发,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它,它就又消失了。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物种被发现,守护野生动物,就是在守护我们的家园。
对此大家怎么看?
![]()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年11月12日《佛山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 命名颇具佛山特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