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产业驱动因素
①固态电池技术屡获突破
作为一类新的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的研发已经酝酿多时。
早在2024年年初,南开大学便突破了400Wh/kg的固态电池研发。
今年以来,清华大学团队采用含氟聚醚(聚合物)电解质构筑高安全电池体系,中科院物理所则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硫化物电解质和电极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我国科研团队纷纷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持续推动电动车续航从500公里向1000公里跨越。
②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
近日,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全球已有近百家企业规划固态电池产能,合计达到上百GWh。
同时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将实现超700GWh出货(含固液混合电池/半固态电池),2025-2030年复合增速达183%。
在此基础上,固态电池有望承接液态锂电池的万亿市场。
![]()
02产业全景图
![]()
03上游产业链
03-1锂矿
我们都知道,固态电池属于锂电池的技术升级,因此它的制造必然离不开锂矿。
锂作为电荷载体,是锂电池制造的关键基础。
而对比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对锂的需求仍不会减少,主要体现在硫化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对于锂的需求有所提升。
以及后期金属锂负极替代石墨负极和硅碳负极,对于锂产生完全的增量需求。
![]()
而我国锂矿储量并不算少,自2025年年初发现西昆仑—松潘—甘孜锂成矿带后,我国锂矿资源全球占比便从6%跃升至16.5%。
但由于盐湖提锂技术难度大,且对环保要求严格,使得锂矿加工成本高,我国锂矿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因此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虽然我国锂矿资源优势突出,但锂矿市场本身还受市场供需的影响。
03-2镍矿、钴矿等
此外,镍矿、钴矿、锰矿等也是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共同影响着电池的性能。
据了解,固态电池对镍、猛的需求也有望增加,而对钴的需求相对变化不大。
主要体现为高镍三元、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对镍和猛的需求有所提升。
![]()
另外,固态电池电解质对锗、锆、钛、镧等金属的需求也有望增加。
其中氧化物电解质对于镧的需求量甚至有望超过钴和锰。
不过像镧属于稀土,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反而是镍、钴、猛较为依赖进口,资源较为稀缺。
![]()
03-3相关标的
①天齐锂业:拥有世界产量最大锂矿——格林布什锂辉石矿的采矿权,是国内锂行业产量和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②赣锋锂业:全球最大的金属锂以及国内最大的锂化合物供应商,同时全面布局固态电池及其材料。
③华友钴业:我国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之一,同时布局了镍、锂等金属资源以及三元正极材料。
04中游产业链
04-1固态电解质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一下固态电池的材料部分。
其中对于全固态电池来说,电解质无疑是其最核心,且是当前成本最高的材料。
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的传输介质,主要负责在正负极间传递电荷,与电解液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以硫化物固态电池为例,其电解质成本当前占比直接达到了78%,即便是规模化后,电解质成本也有望维持在30%-50%。
![]()
(SSE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当然,固态电解质分为多种技术路线,包括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
同时分别对应硫化锂;含锂、氧及其他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聚合物基体;锂-卤素化合物等核心原料。
四种电解质各有优劣,其中前三大技术为当前市场主要布局路线,氧化物和聚合物属于布局较早的路线,硫化物被认为市场潜力最大也是当前布局最广的一类,但还待完全区分伯仲。
因此各家厂商对电解质及其原料的布局也是不尽相同。
![]()
04-2正负极材料
等固态电池发展成熟,电解质成本降下来,正负极材料的成本占比预计会持续提升,且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比负极材料成本占比更高。
其中,正极材料负责在充电时释放锂离子,放电时接收锂离子,是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决定因素。
负极材料则负责在充电时接收锂离子,放电时释放锂离子,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和快充性能。
当前,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正在经历从三元、磷酸铁锂到高镍三元再到富锂锰基的过渡。
负极材料正在经历从石墨负极到硅碳负极再到锂金属负极的过渡。正负极材料的性能均呈增强趋势。
![]()
04-3集流体、导电剂等
此外,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三大核心材料,其他材料成本虽然没那么高,但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比如正负极集流体,即铝箔(正极)和铜箔(负极),以及未来有望发展的镍基、不锈钢集流体等,主要负责承载电极活性物质并实现电流汇集。
导电剂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添加在正负极材料中用来减少电极内阻,降低局部过热风险。
封装材料即铝塑膜,保护电池内部结构,防止材料泄漏。
整体来说,这些材料的合计成本占比大概在10%左右,和液态锂电池应用虽有重叠,但固态电池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无疑会提升。
04-4相关标的
①璞泰来: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目前在固态电解质领域主要布局氧化物路线,已建成年产200吨中试线,并具有平台化潜力。
②恩捷股份:锂电隔膜龙头,已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百吨级产线。
③天赐材料:电解液龙头,目前在多个固态电解质领域均有布局,并已完成硫化物中试线。
④容百科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同时布局了超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尖晶石镍锰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⑤贝特瑞: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积极对硅基负极进行布局,已建成5000吨产能。
05下游产业链
05-1动力电池
固态电池的下游应用和锂电池“一脉相承”,其中动力电池自然是核心。
当前在锂电池领域,动力电池的应用占比大约在60%-65%。
2025年前三季度,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实现销量786GWh,出口量129GWh,分别同比增长48.9%和32.7%。
因而,未来固态电池出货量的增长仍将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带动。
![]()
05-2储能电池、消费电池
储能、消费分别为锂电池的第二大、第三大应用领域。
其中,在国内新能源电力发展和出海的带动下,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比动力电池出货量还快,2025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已经达到430GWh,同比增长105%,并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另外,消费锂电池出货量虽然不高,但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稳步复苏,其前三季度出货同比增速也达到了33%。
而固态电池在这两大领域的应用也在积极导入中,比如南都电源在今年便签署了全球最大的半固态储能电池项目,亿航智能已完成全球首次飞行器eVOLT固态电池飞行试验等。
储能和消费领域有望成为固态电池的远期渗透目标。
05-3相关标的
①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双龙头,计划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②亿纬锂能:在储能、动力电池、消费电池领域均处于领军地位,预计今年四季度推出下一代固态电池。
06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站在了量产的关键节点,而从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来看,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固态电池材料产业有望迎来积极发展局面。
本文引用参考图片和文献:中原证券、华龙证券、招商期货、渤海证券、万联证券、中邮证券、Wind、同花顺、行行查、萝卜投研数据网站、各公司公开资料,不代表本人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固态电池、#锂电池、#新能源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