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咖啡馆连续9年免费让孩子打电话”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网友纷纷点赞老板的暖心善举,也有部分声音质疑其为炒作。11月12日,咖啡馆女老板Sarah向记者讲述了这一善举背后的故事。面对质疑,她说:“任何事情都会有两种声音,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在意别人怎么想。”
![]()
这家藏在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道寸宝路的小店,营业时间为每天10时至23时,此前鲜为外地人所知。2015年咖啡馆开业时,店内就配备了固定电话,起初并不是专门为学生设置的。2016年,隔壁学校增设小学部和幼儿园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家长们对孩子的安全十分牵挂,学生们也急需一个与家人联系的渠道。
![]()
“最开始孩子们找我们借手机,但人多的时候根本顾不过来,后来就想到让他们用店里的固定电话。”Sarah回忆,这个无心之举慢慢口口相传,来打电话的学生越来越多。电话费也从最初的每月100多元涨到了300多元,但她从未想过收费或拒绝学生使用。“收钱性质就变了,这些孩子本来就是没钱才来求助。”在她眼里,咖啡馆早已成了孩子们与家长联系的“通讯站”,“很多孩子从陌生到熟悉,甚至成了朋友,看着他们成长特别有意义。”她强调,“这真的只是件小事,是我们的日常。意外被媒体报道后,更坚定了我们继续提供免费服务的决心。”
![]()
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这部爱心电话还在今年9月遭遇了一段插曲——因频繁拨打电话被运营商误判为异常而暂停服务。“起初以为是故障,请师傅检修后才知是被封号。”Sarah说,“那几天孩子们急坏了,围着问‘姐姐,电话怎么打不通’。我赶紧带着证件去办理复通,还签了承诺书保证非诈骗用途。”
这份善意并非单向付出。Sarah说,孩子们给予的情感回馈、家长老师的照顾生意,都让她收获满满。“我看着孩子们长高、变化,听他们倾诉青春期的烦恼,有时还充当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她感慨地说,“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偶尔漏接电话或迟到,孩子会在店里伤心哭泣。我们都会安慰他们,等家长来时悄悄提醒。我也有孩子,换位思考,也会很难受,所以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
这份以心换心的情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店主与顾客的关系。常有客人提前预约开店时间,Sarah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满足。“开咖啡店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我喜欢的事。在这里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她承诺,这家充满温度的小店会一直开下去,“开到我开不动为止”。
一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自初一认识Sarah以来,一直感受到她的亲切和友善。附近学生也纷纷称赞老板热心、餐品可口。店内员工证实,每天都有学生排队打电话,家长也常来电询问孩子行踪。寸宝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刚得知此事,但一直认为Sarah是位热心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