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居行业迭代加速、概念满天飞的今天,我们需要回到本质的追问:到底什么是“好”的家居产品?
由PChouse太平洋家居网联合国内外领先的检测机构、行业专家和协会组织,并携手设计领域知名设计师共同发起的年度家居优品评选活动——PChouse家居产品风云榜「曜居奖」,致力于通过媒体访谈、工厂走访、实验室评测、设计师众测、用户体验、网络舆情等多维度,发掘并推动大家居领域的优质品牌及产品获得更多社会关注,推动中国人居生活方式的进步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关于好产品的本质追问,PChouse曜居TALK栏目特邀曜居奖赛事年度好物发现官与赛事评审团进行对话,听他们从生活方式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深度解析“智感 · 共生”的实践内核,讲述好的家居产品,有何妥帖与安心之处,为2025「曜居奖」评选注入更多前沿视角。
本期,我们对话深耕行业一线的上海费弗空间设计有限公司(FFDESIGN)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费崎峰/Fitch先生。
![]()
费崎峰/Fitch
上海费弗空间设计有限公司(FF DESIGN)
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
费崎峰坚持“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住宅、办公室、酒店和餐饮俱乐部等,擅长在有限尺度内平衡智能系统与人文温度。
在这样的人居观察之下,什么样的家居空间设计和产品才能交出“好”的答卷?以下是费崎峰的分享。
PChouse:请您结合科技迭代、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分享下您对“智感 · 共生”这一主题的理解?其在当下设计实践与产品研发中,又该如何落地?
费崎峰:我理解的“智感 · 共生”是“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耦合,二者共同构成设计与产品的价值基底。比如在技术维度上,现在由AI驱动的家居智能化已经突破“功能执行”的阶段,向着“交互协同”升级,尤其年轻人对家庭智能化需求提升,结合AI技术之后,智能产品可以逐步实现与人的“正常交流式”互动,而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工具。
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倒逼设计从“美学优先”转向“适老友好”,我认为无论是空间动线规划还是产品研发与操作逻辑,都要跳出“仅满足美观”的局限,以“无门槛、高安全、强便捷”为核心,真正满足当代关于适老化与人性化使用需求,比如简化家电操控界面、强化家具边角防护等,做到适老人群“自主便捷使用”。
在人文层面,我认为“共生”的内涵远不止于人与自然的共处,更是人与居住空间的适配、与家居产品的协同、与自我生活节奏的和解等等。这就要求家居空间设计和产品研发跳出“功能叠加”的惯性思维,转向“需求精准匹配”——通过挖掘用户的生活习惯与情感诉求,让空间与产品成为“承载生活方式、传递精神价值”的载体,而非单纯的使用工具。
![]()
PChouse:当“家”从“居住容器”升级为“精神栖息地”,家居产品需具备哪些核心特质,才能打动消费者,真正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
费崎峰:能打动消费者的家居产品应该满足三个维度,而且要兼顾实用性的细节。第一是“颜值”,视觉吸引力是产品的首要触点,因此需在符合当下审美趋势的基础上,承载用户的个性化表达——无论是材质肌理的选择,还是色彩搭配的逻辑,都需要尊重并与用户的审美偏好、个性化表达深度契合。
第二是“功能适配”,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其功能必须精准匹配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拒绝盲目堆砌功能,而是针对用户的具体生活场景(如小户型收纳、多人口家庭互动)设计核心功能,确保“每一项功能都有用、每一次使用都便捷”;第三是“舒适度”,尤其家具类产品的舒适度可以直接影响到使用体验,需要兼顾生理适配(比如座椅人体工学)与心理放松(如面料触感),真正让用户在使用中获得情感慰藉。
此外,产品的长期使用价值(如复用性与易维护性)也不能忽视。比如软体家具的防污面料与可拆洗结构、小件家具的模块化组合与复用性,这些设计能解决用户长期使用中的核心痛点,从一次性购买转向长期陪伴,最终形成口碑沉淀。
![]()
PChouse:城市化进程加快与高密度居住背景下,消费者对“理想居所”的需求逻辑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您在设计中如何回应这种转变?
费崎峰:当下居住需求已从“追求面积”转向了“精准适配”,消费者希望每一处空间都能贴合个人喜好与需求。以上海为例,消费者不再执着于“越大越好”,而更关注“按需规划”,在上海,哪怕是小空间,也可以通过贴合个人喜好与生活习惯的设计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平衡。
这种需求落地到产品与设计上,就是“功能复合化”与“场景弹性化”的提升。比如小户型的家具产品,如今大多集成了折叠、模块化、高低调节等功能,一件产品可满足多种使用场景,既节省空间,又能应对不同生活需求。在实际的案例设计中,我们也会根据居住面积、家庭结构等考量,为客户定制“功能复合”的空间方案和动线,让小空间也能拥有丰富的使用可能性。
![]()
![]()
PChouse:面对消费市场调整与AI技术冲击,您认为设计的核心价值是否发生偏移?设计师应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应对行业变革?
费崎峰:其实AI现在已经融入我们的设计流程,成为很多设计师的辅助工具了。比如在方案概念阶段,设计师可以通过AI快速生成多版视觉效果参考,拓宽灵感边界。不过目前AI仍然存在“精准度不足”“情感缺失”等局限,虽然AI能生成符合美学的图纸,却无法理解用户深层的情感需求,更无法赋予空间生活温度。因此,我想设计的核心价值并未因AI而改变,始终是“以人为本的情感化创造”。
关于设计师如何应对AI冲击这个议题,我认为此间关键在于,设计师需要明确“AI辅助、人文主导”的定位:一方面善用AI,提升方案生成、效果渲染的效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用户需求挖掘”与“空间情感营造”中;另一方面,坚守“情绪化设计”的核心——例如私宅设计中,通过观察用户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在家阅读、热衷烹饪等),在空间中预留专属场景(如窗边阅读角、开放式厨房互动区),让空间与用户形成情感共鸣。AI无法替代设计师的“共情能力”与“个性化创造”,这正是设计师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PChouse: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健康、环保的产品与空间解决方案未来趋势如何?设计师在其中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费崎峰:绿色环保的核心趋势是“资源循环”与“再生利用”。这几年中古风家具的“复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老旧家具的清洁、修复、功能升级,让其重新进入消费市场,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保留产品的岁月痕迹与独特质感。我也希望,未来行业可以建立完善的二手家具产品回收与再生体系,比如针对废弃家具的木材、金属等材质进行分类回收,通过技术处理重新用于新产品研发,从源头降低产业链的能耗与污染。
同时作为设计师,也需要为绿色可持续的人居未来承担一份责任。
无论是做好“环保方案的创造者”,在设计中优先选用环保材料(如可降解板材、低VOC涂料等),并通过空间规划减少材料浪费;还是“环保产品的筛选者”,为用户推荐兼具实用性、环保性与性价比的产品,引导用户建立“可持续消费”理念;抑或是作为“环保理念的推动者”,通过参与旧家具改造项目、发布环保设计案例等行动,向行业与消费者传递“资源循环”的理念。这些都是设计师能从自身专业的领域出发,推动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事情。
![]()
![]()
PChouse:您认为居住空间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会如何演变?什么样的设计与产品会更受市场关注?
费崎峰:未来的设计行业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信息透明化”,随着供应链不断整合与消费者认知的持续提升,未来家居产品的材料价格、施工成本等信息将更公开,行业将告别“信息差盈利”,转向“服务价值盈利”。基于此,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资源整合”转向“方案创意”与“服务体验”。
设计行业的本质是服务行业,未来将会进入“服务升级”的新阶段,设计师需要更注重“情绪价值”,以朋友的方式与客户沟通相处,通过“情绪价值”提升用户粘性,为客户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服务而非一次性交易。
回到产品的维度,从设计师的视角来看,我认为未来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的设计与产品,应该具备“独特性”。在设计层面要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语言,并能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避免“千篇一律”;产品层面则需具备差异化的特色功能(如可循环材料)或情感化设计等,只有拥有“专属定位”才能吸引用户,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设计与产品维度的双轮变革终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精而专”的发展方向,设计师和企业都应该以“作品质量”与“口碑服务”立足,才能获得更稳定的市场份额。
end.
◒◒◒
监制 | Leigh
撰文&排版 | Liang
配图 | 受访人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