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1月6日至7日,中国国际储气库学术大会暨首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国际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会议以“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构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600余位院士、学者、专家及科技工作者,聚焦储气库领域前沿技术与地下空间利用创新方向,从宏观趋势到建库技术、运营安全、地下储氢、CO₂埋存以及地下空间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
大会开幕式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助理丁建林表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到各国“双碳”目标的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储气库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实现季节调峰、应对突发状况、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向地下要空间、要资源、要安全,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利用,已成为提升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俊军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能源供给安全和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石油石化行业的重大迫切需求之一,给地下储气库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次大会以“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构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为主题,旨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储气库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成果,探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在能源绿色转型中的角色和作用,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以及地下储气库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主任李国欣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明确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储气能力要求,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储气库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储气库38座,形成调峰能力265亿立方米,约占年消费量的6.2%,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将突破3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是我国最早开展储气库建设的企业,历经30余年攻关,创新形成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动态密封、强注强采长效密封建井、复杂流体储气空间高效动用设计等理论技术体系,建成一批储气库示范基地,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有力推动了我国储气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新华表示,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始终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对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储备体系、提升调峰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设置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报告和优秀论文展示等多个交流环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程玉峰,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贾滕德拉·S·桑瓦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曾大乾,中国石油储气库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储气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安丰春,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绪全,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赵新伟,韩·谢尔盖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部门副主任兼局长,法国地储集团副总裁埃洛迪·佐萨,伊朗石油部亚洲与大洋洲事务负责人加德尔·沙迪万德,波兰科学院岩层力学研究所岩石变形部门负责人拉法乌·米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名誉教授穆罕默德·法里德等17位中外院士、领导、专家学者聚焦全球前沿趋势、行业宏观政策与技术发展方向等议题作主旨报告,为与会者提供高屋建瓴的思想盛宴,共同探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路径。
大会还分设4个专题分论坛,102位国内外储气库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地质与气藏、智能化建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前沿方向展开了深入研讨,为提升我国能源储备能力、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与创新动能。
会议同时布设“优秀论文展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成果展厅”,来自国内20余家顶尖企业、科研机构的核心装备、实验装置、智能化技术等前沿成果汇集于此,将我国在储气库、储氢、二氧化碳封存等地下空间领域的尖端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化、场景化集中展示,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地下探秘”之旅。核心展区“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 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前沿的科技创新,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展台集中展示了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在储气、储氢、储能等地下空间多元存储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技术成果,充分彰显了研发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顶梁柱”作用。
![]()
世界石油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李鹭光做大会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规模宏大,层次高端,成果丰硕,是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行业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主题鲜明,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会议首次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提升至与储气库建设并列的国际研讨高度,展现了“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战略视野;二是内容前沿,交流广泛深入。本次会议创下了自2018年举办以来,参会国家与人数最多、报告和论文数量最多、报告质量最高等多项记录,已成为我国油气领域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储气库技术共同发展的一项品牌会议;三是国际视野,汇聚全球智慧。本次会议为全球地下空间利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机遇;四是梯队建设,关注未来发展。会议专门设立青年论坛,体现了会议组织者对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地下空间领域理论技术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储备了后备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