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0日,游泳项目传来一则重磅消息——官媒公开了潘展乐写给家人的家书。我读完那封信,心里挺受触动的。这个被叫作“游泳场上的博尔特”的20出头小伙,赛场上是风暴,台下却在和流量、期待、误会死磕。他没绕弯子,直接给出答案:不靠热搜,靠成绩说话。
我对那场“交棒”的画面记忆很深。今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浙江队拿下男子自由泳接力冠军,7分12秒76。解说嘉宾一句“孙杨把棒交给了潘展乐”,一下把现场气氛点燃了。四个人里有三个是奥运冠军,另一个是亚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历史感扑面而来。
更暖的细节在台上。潘展乐胸前的第一名词贴滑了,孙杨伸手给他贴正,像一句叮嘱,也像一份托付。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中国游泳在传承,火种没灭,反而更旺。
![]()
别忘了,小潘10岁接受采访时放过狠话——“比孙杨快就够了。”当时很多人笑他“口气不小”。转眼,21岁的他已经在男子400自全国赛游出3分45秒34夺冠,同场的孙杨拿到季军。赛后潘展乐把锋芒收起来,很真诚地说:孙杨永远是引路人,还是偶像。场上针尖对麦芒,场下惺惺相惜,味儿对了。
![]()
去年巴黎,潘展乐把100自世界纪录改写到46秒40,这一枪等了太久。欧美把持百米自由泳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把门撞开,还把门框抬高了。这不是“爆冷”,这是硬实力把天花板掀了个口子。
没想到,先出圈的不是成绩,而是一句“我跟查尔莫斯打招呼,他一点都不理我”。这段采访火得离谱,各种二创和梗层出不穷。事后才知道,多半是误会。两人赛后还交换了泳帽,查尔莫斯也直说换气时只看到潘展乐的脚,输得服气。火药味变成惺惺相惜,这事儿本该到此为止。
![]()
可流量世界哪有刹车键。行程泄露、跟车蹲守,这些体育圈老毛病又来了。潘展乐的应对很干脆——直接解散粉丝群,撂下一句实话:“要这些流量成绩也不会涨。”这句话够直,也够硬。我更看重他背后那股笨功夫:训练量不讲情面,技术细节抠到位,比赛上就敢拼敢抢。
![]()
这点从他早年的“阴影”能看出来。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有亮点,接力夺冠、单项拿牌,一度风光。但那年12月短池世锦赛,他报的项目一个没进决赛,整整一天坐在看台上。回去后他把网名改成“看台观战选手”,这是自嘲,也是警钟。等到巴黎前夜,他把网名改回真名,像是对世界宣誓——我回来了。
这次家书,更像把他心门打开了一道缝。他写到自己和四年前不一样了,想更成熟地面对比赛。这不是套话,我从他赛场上的起伏和赛场外的清醒,能看到成长的纹路。拿到奥运金牌、破世界纪录,他没飘;面对追捧和质疑,他没躲。技术上继续加码,心态上收放自如。
孙杨的评价也很到位——“潘展乐已经成为了游泳百米比赛上的高峰,他会走得更远。”这话分量足。高峰意味着被研究、被针对,更意味着压力和责任。越在风口,越得用稳定去对抗起伏,用专业去抵挡噪音。
我更关心他“接下来怎么走”。百米自由泳这扇门被他踹开了,对手会冲上来,节奏会更凶,细节会更苛刻。交接力的默契、前程出发的爆点、中后程的耐速,这些都得在训练里一毫米一毫米地抠。纪录是用来刷新的,王座是用来守的。
![]()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把运动员当流量宠物。行程别追、隐私别泄、比赛别添乱。把嗓子留给看台,把掌声留给成绩。潘展乐已经做了表率,不靠炒作、拒绝跟风,这条路可能不热闹,但走得稳。
说到这,我想起那张词贴被贴正的画面。有人把“棒”交过来,不是让你跑一段,是让你跑很久。今天的潘展乐,成绩有了,态度有了,心气也还在。我相信他会继续把速度练到骨头里,把心态磨到针尖上。
您怎么看这位“百米领跑者”的下一程?我等着在世界大赛的水线边,再次看到那道熟悉的白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