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2024—2025年野火状况》报告在国际知名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正式发表。该报告由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UKCEH)、英国气象局及东英吉利大学(UEA)共同牵头,汇聚全球20个国家共计60家科研机构与组织联合编写,全面评估了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全球极端野火的发生情况、驱动因素及其环境与社会影响。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加剧极端野火威胁。数据显示,在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全球野火烧毁土地面积约达370万平方公里,比长期平均值低9%;然而,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80亿吨,较自2003年以来的平均值高出10%。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火灾集中爆发于植被茂密、碳储量高的森林地带。据估算,全球约有1亿人直接暴露于野火烟雾及相关健康风险之中,其中印度、刚果(金)和中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该团队重点评估了2024—2025年火灾季全球重要区域发生的四起重大野火事件。这四起事件分别发生在:亚马孙河东北部(2024年1—3月)、潘塔纳尔—奇基塔诺地区(2024年7—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2025年1月)、刚果盆地(2024年7—8月)。研究指出,在三个热带地区,持续干旱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而加利福尼亚州的火灾则主要由极端高温、强风及茂密干燥的植被共同导致。
作为报告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之一,ECMWF主导了极端野火驱动机制与可预测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自2018年起,ECMWF通过欧盟“哥白尼应急管理服务(CEMS)”提供全球火灾风险预报服务,并不断创新预测方法。本次报告采用了其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火灾概率”(Probability of Fire,PoF)模型,该模型为 ECMWF SPARKY火灾预测系统的重要输出成果之一。PoF模型将天气预报与植被干燥度、易燃性、雷击、人口密度及道路网络等信息相结合,可提前一月预测特定区域可能发生的火灾热点数量。此外,ECMWF还通过全球火灾同化系统(GFAS)、ECMWF综合预报系统—大气成分模块(IFS—COMPO)等评估每场火灾的烟雾与污染量。(编译:何静怡张丽亚来源:《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