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可在李嘉诚身上,这句俗语却成了明晃晃的“讽刺”。
![]()
一边是商界精英,创立长实系商业帝国,却“垂垂老矣”;
一边是后继无人,大儿子掌家业思路太古板,小儿子很激进却“玩世不恭”。
更难堪的是“后路已断”,“吃着碗里看锅里”的长实系,沦为千夫所指。
![]()
内忧外患之下,“李超人”又将如何守得住这千亿资产?
![]()
太子“监国”太保守,次子“胡闹”难担任
表面上看,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长子李泽钜,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在长江实业工作数十载,公认的“太子”“储君”;
次子李泽楷,商界里有名的“敢打敢拼”,曾布局科技产业并获利颇丰。
可实际上,这看似“精英”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让“李超人”省得下心。
![]()
1985年大学毕业,李泽钜就加入长江实业,选择进入基层“历练”。
对内,他勤勤恳恳,从叔父辈身上学习,奠定自己的商业逻辑;
对外,他步步为营,超额完成上市任务,为公司赚取数倍利润。
如此态度与成绩,他收获了父亲的认可。
![]()
从1998年到2003年,李嘉诚逐步淡出了集团,李泽钜逐步接过控制权;
2013年,他更是公布“分家计划”、宣布退休,李泽钜成为“长实”事实上的“掌舵人”。
自此,长实系正式进入“太子掌实权”阶段。
![]()
可让李嘉诚没想到的是,长子的经营思路似乎越发“保守”。
![]()
自李泽钜接手以来,“长实”就在“低买高卖”的老思路上一路狂奔。
他一面接连抛售大陆项目、套现离场,一面“海外大撒币”,购置实业资产。
可对于新兴如“互联网”产业,他却兴致缺缺,让长实系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
![]()
此外,李泽钜的“资产血拼”也屡遭顿挫。
他对澳、加两国的能源公司收购,接连告吹,市场遇冷之下,集团业务更是低迷。
![]()
而集团专注“资产收购”的行为,也让同行抓住了破绽。
2019年,长实遭受海外机构“GMT”大规模狙击。
做空操作下,长实系股价“断崖式下跌”。
仅仅一年间,集团市值蒸发上千亿,堪称“元气大伤”。
![]()
为了弥补损失,李泽钜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此前购入电力、房地产、能源等板块资产,长实尽数出售,可依旧难掩颓势。
仅2022年年度,长实系总营收就同比下滑了接近9.3%,阻击战留下的“旧伤”,依旧在隐隐作痛。
![]()
在商业损失之外,李泽钜的此番失利,无疑是向李嘉诚展现了长子能力上的不足。
过分保守的经营思路,只适合“守成”,却不能帮助长实“更进一步”。
可尴尬的是,在此时的李家后代里,只有李泽钜能扛起大梁。
![]()
相较于大哥的“稳重”经营思路,弟弟李泽楷则是将“冒险”进行到底。
在大学毕业后,他没有进入长实工作,反而选择了自立门户、创立“盈科”控股。
其公司涵盖互联网、电信、保险等诸多领域,规模不容小觑。
![]()
但在商业成功之外,李泽楷的社会名声可算不上太好。
他张扬的情感史、频发的花边新闻,甚至掩盖了商业成就。
![]()
与此同时,李泽楷与父亲李嘉诚的关系,也一度相当微妙。
早年间,他就传出主动搬离李家豪宅,当时人视之为“独立宣言”。
在他“盈科”的办公室内,也没有父亲李嘉诚的画像。
甚至于每当有外人问及父子关系,都会被他粗暴的打断,这足以看出两人关系之紧张。
![]()
如今大少太过稳健,二少乖张不听话,未来“长实”的去向,恐怕晦暗不明。
然而摆在李嘉诚面前的,哪里只有商业帝国的“内部危机”?
![]()
“外患”
长江实业与内地关系,一度十分紧密。
其不仅在大陆拥有众多地产项目,更是较早一批进入大陆的香港企业。
可这样的“亲密无间”,却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
![]()
自2013年开始,长实疯狂抛售内地地产项目。
最近更是传出,其打折售卖北京、广东在内的数百套房产。
![]()
而在这疯狂抛售的背后,是长实不断套现离场。
仅截止到2018年年末,长实就靠买卖土地,获得了3000亿港币的收益。
这一笔资金,全部用于李家父子对海外的资产布局之上。
![]()
一时间,“赚国人钱,买外国货”的李家父子,备受香港、内地民众的议论。
可李家对此只是托词为“正常市场行为”,挡住了汹涌的舆论。
但很快,他们将触及到那不能碰的“底线”。
![]()
2025年3月,“长和”突然传出新闻,要向外国资本出售旗下海外港口。
其中数座港口,就位于“黄金水道”巴拿马运河流域内。
此消息一出,举国皆惊!
![]()
此时“贸易战”硝烟未散,“长和”贸然出售港口,无疑是给国外敌对势力,以绞杀中国远洋贸易的机会。
很快,香港《大公报》、国务院港澳办接连发声,连发数文要求李家父子“认清事实”“摆正立场”。
前特首梁振英更是以一句“商人有没有祖国”,彻底回击李嘉诚托词的“在商言商”。
![]()
自此之后,每当港口交易关键节点,总有国内有关部门、官员为此发声。
强烈且持续的关注,让长和压力倍增。
2025年7月,集团发布公告,将邀请中国内地经营者,加入港口财团,多少算是给“港口买卖”事件收了个尾。
![]()
可因为“港口事件”,李家在内地同胞的心中,地位“断崖式下跌”。
就在最近举办的粤港澳全运会开幕式中,香港四大家族,除李家外尽数到场。
这一社会性活动的缺席,暗含着大陆对李家做派的“不满”。
![]()
与此同时,香港政坛里,李家地位也逐渐动摇。
2025年6月,李泽钜被曝未能续任“特首顾问团成员”。
这意味着,李家自此失去了能直达“特区首脑”的权力,无疑是对李家权势的一种削弱。
结语
李家成也商人,败也“商人”。
他们本以为“在商言商”,是保护其商业行为的“护身法宝”。
却从没想过,任何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不能脱离对政治因素的“考量”。
![]()
如今,内有接班人“能力不足”,外有社会舆论“频频收紧”。
精明了一辈子,打拼了一辈子的李嘉诚,恐怕也只有在战战兢兢中,走完自己未来的一生。
![]()
![]()
部分参考资料
大江网:李泽钜未续任香港特首顾问团,疑与长和出售港口有关
新浪财经:长和系公司股价跌超20%,李嘉诚父子财富缩水1000亿港元
潇湘晨报:李嘉诚,最新消息!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互联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