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全国连锁”到“多家门店倒闭”,兰州拉面为何“跌落神坛”?

0
分享至

十几年前,走在大街小巷,几乎每隔五十米就能看见一个绿底白字的“兰州拉面”招牌。

那会儿,不管刮风下雨,只要闻到那股子热腾腾的牛骨汤味,很多人立马脚一拐就钻进去了。
一碗滚烫的面,撒上几片薄牛肉,再浇上一勺红亮的辣子油,那叫一个香!有人说,那是上班族的“续命面”,也是夜归人的“安慰汤”。



可谁能想到,如今这碗陪伴无数人加班、赶火车、出差的面,竟慢慢“凉”了。2020年全国一口气关了4000多家店,这几年,倒闭的还在增加。

很多老顾客都感叹:“以前哪家都能吃,现在哪家都不香。”

不是兰州人开的“兰州拉面”:背后是一场化隆人的迁徙

很多人不知道,全国遍地的“兰州拉面”大多数并不是兰州人开的。它真正的幕后推手,是青海化隆县的回族人。
那是个靠黄河边的小县,山多地少,年轻人为了生计只能往外闯。



1988年,一个叫马贵福的化隆人,听说南方穆斯林吃饭不方便,就和老乡韩录凑了5000块钱,跑到厦门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清真拉面馆。刚开始门可罗雀,没人捧场,他索性在门口表演拉面绝活:大宽、二细、毛细、二柱子,拉得人眼花缭乱。




再配上小碗1块8、大碗2块的价格,实惠又新鲜,生意一夜之间火了。

消息一传回化隆,老乡们纷纷上阵,成双成对往外跑,背着锅灶、带着桌椅,全国遍地开花。可为啥都打着“兰州”的牌子?
因为“兰州牛肉面”的名头早就响彻全国,清朝时就有人写诗夸它“中华第一面”。挂着兰州的名号,顾客自然信得过。



到了2018年,化隆县30万人口里,竟有10万人在外开面馆,分布270多个城市,产业规模高达120亿元。这碗面,不只是饭,更是无数化隆人脱贫的希望。

但兰州本地人可不乐意了——他们讲究“五色一体”:汤清、萝卜白、辣子红、蒜苗绿、面条黄。兰州的面靠的是好水、好料、好手艺,一旦出兰州就“变味”了。




化隆拉面为了速度和成本,用了灰水和标准化汤底,虽然出面快,但味道差了一层。兰州人直言:“那不是牛肉面,是‘速成面’。”

靠“快、便宜、能吃饱”起家,却被时代反噬

那时候的化隆拉面能火,靠的就是——快、便宜、稳。
师傅三分钟一碗面,40秒出锅,翻台率堪比沙县。国家那几年还给政策支持,学拉面能拿补贴5000,出师还能贷款8万免息,开店门槛低得惊人。



于是,各地“兰州拉面”如雨后春笋,几乎成了“回族青年创业第一步”。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
先是口碑掉队。牛肉越切越薄,汤越来越咸,价格却从十几涨到二十。网友调侃:“现在的兰州拉面,一头牛能用三年。”
有的店汤清如水,有的咸到口干,没有统一标准,哪家都说自己正宗,结果谁都不正宗。

菜品更新慢,味型雷同,一碗面吃十年不变花样。后来有些店加了凉菜、烧烤、盖饭,但那股“惊艳劲儿”没了。




疫情一来,堂食受限、成本飙升,4000多家直接倒闭。疫情后消费降级,人们更精打细算了,20块一碗、肉还看不见,谁还乐意吃?

有网友留言说:

“以前打工累了就想吃碗拉面,现在看到‘兰州拉面’四个字都绕道走。”

还有人吐槽:

“一进门就是那句‘要宽的还是细的?’其实我更想问——牛肉在哪?”

从一碗面到一场产业:丢了初心,就丢了市场

不得不说,化隆拉面当年确实让整个县脱了贫。很多家庭靠一碗面买了车、盖了楼,孩子上了大学。
但如今,产业链乱、供应链不稳、味道失控、品牌模糊,这些都成了压在它头上的石头。

兰州本地想收回“正宗”主导权,注册商标、统一LOGO,但化隆体系早已遍地开花,谁也管不住谁。两地之间的“面条之争”,也早已从厨房打到了市场。



未来呢?要想翻身,就得回归初心
别再一味追求规模化,而是守住那碗汤的灵魂。
标准化可以有,但灵魂得有人情味。加点创新菜,拥抱外卖市场,适当降价、留住顾客。

说到底,餐饮是最讲“良心”的生意。
顾客花钱买的不只是面,而是那碗热气腾腾、能让人心安的味道。

网友热评区

网友@小王:

“兰州拉面不是没市场,是味道跑偏了!以前的汤一口就能喝出骨香,现在的全是味精味。”

网友@老马:

“我就是化隆人,当年靠拉面发家,现在回头看,确实该慢下来,好好做味道。”

网友@吃货阿莲:

“说句实话,现在的兰州拉面,牛肉比面还少,我都怀疑是不是牛闻过汤。”

✅结语:

兰州拉面的“凉”,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从辉煌到衰落,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消费变迁,也暴露出“快餐式扩张”的代价。
想要再火,得重新找回那碗热汤的灵魂。

因为,顾客吃的永远不只是面,而是一口踏实的烟火气。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80后已经有1100万人提前下车了。

80后已经有1100万人提前下车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6 18:27:38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南宫一二
2025-11-17 07:17:39
“日本与中国交恶有百害而无一利” 日本网友声讨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日本与中国交恶有百害而无一利” 日本网友声讨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环球网资讯
2025-11-18 15:09:28
84年黄克诚应要求谈一谈林彪,黄老发言震惊四座:这话只能黄老讲

84年黄克诚应要求谈一谈林彪,黄老发言震惊四座:这话只能黄老讲

春秋砚
2025-11-18 10:00:19
三大指数均跌逾1% 下跌个股近4400只

三大指数均跌逾1% 下跌个股近4400只

财联社
2025-11-18 14:22:20
留学生回国第一顿饭有多离谱?网友:简单说,国外没有真正的美食

留学生回国第一顿饭有多离谱?网友:简单说,国外没有真正的美食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7 00:20:02
空警-3000横空出世,B-21或未服役即落后,全球无对手!

空警-3000横空出世,B-21或未服役即落后,全球无对手!

阿淫记录生活日常
2025-11-10 18:17:35
场均14+11!杨瀚森重返巅峰,开拓者官宣决定,争取轮换地位

场均14+11!杨瀚森重返巅峰,开拓者官宣决定,争取轮换地位

阿泰希特
2025-11-18 09:36:32
被员工吐槽后,俞敏洪连发数条南极游视频,此前在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

被员工吐槽后,俞敏洪连发数条南极游视频,此前在南极旅游发全员信引争议

红星新闻
2025-11-18 12:21:08
恶劣!汪士钦拉倒对手后再猛推一把+被红牌罚下 6天2次成为罪人

恶劣!汪士钦拉倒对手后再猛推一把+被红牌罚下 6天2次成为罪人

风过乡
2025-11-18 21:42:02
北京市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穆建山被查

北京市房山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穆建山被查

新京报
2025-11-18 21:44:27
“与克林顿有性行为”满世界疯传,特朗普态度急转:档案公开,我俩是清白的

“与克林顿有性行为”满世界疯传,特朗普态度急转:档案公开,我俩是清白的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18 13:17:28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扶苏聊历史
2025-10-26 11:35:03
高市拒绝认错,6国为日本撑腰,中方措辞变了,我军穿过大隅海峡

高市拒绝认错,6国为日本撑腰,中方措辞变了,我军穿过大隅海峡

卷史
2025-11-17 17:08:23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上观新闻
2025-11-18 00:28:13
爱泼斯坦邮件再爆大瓜!特朗普给克林顿吹过箫,二人私下照片被扒

爱泼斯坦邮件再爆大瓜!特朗普给克林顿吹过箫,二人私下照片被扒

派大星纪录片
2025-11-18 16:24:36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小天才电话手表惊爆“大瓜”:孩子的孤独,正在被偷偷卖钱…

小天才电话手表惊爆“大瓜”:孩子的孤独,正在被偷偷卖钱…

妈咪OK
2025-11-17 15:43:33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未来最难的一批人是他们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未来最难的一批人是他们

财话连篇
2025-11-17 18:41:50
气场强大!陈梦暂停时,教练和队员全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指导

气场强大!陈梦暂停时,教练和队员全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指导

凤幻洋
2025-11-18 16:23:49
2025-11-18 22:31:00
小军设计 incentive-icons
小军设计
设计源于生活,细节决定成败!
2918文章数 43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头条要闻

被问对中日外交官员磋商是否满意 刘劲松:当然不满意

头条要闻

被问对中日外交官员磋商是否满意 刘劲松:当然不满意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时尚
健康
手机

教育要闻

12年义务教育能治标治本吗?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手机要闻

高通骁龙8 Gen5首个跑分出炉:单核接近、多核超骁龙8至尊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