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抗癌路上,每一点平稳都值得珍惜,可突如其来的变故,总让人猝不及防。
我有个朋友,4年前确诊 HR+/HER2 - 乳腺癌,手术后使用“CDK4/6 抑制剂 + 内分泌治疗”方案。几年里,病情控制得很稳妥,她慢慢找回了生活的节奏,甚至开始期待每一次复查后的平静日常。
可上周的复查结果,却打破了这份安稳 —— 医生告知,病情出现了进展,之前的治疗方案已经耐药了。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她心里满是慌乱与迷茫,那些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勇气,仿佛瞬间被打散。看着她辗转难眠、反复追问“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样子,我想着或许可以整理一份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这不是诊疗建议,只是一份温暖的科普分享,希望能给有相似困惑的人一点参考,也愿每一个在困境中的人,都能少一点无助,多一丝底气。
特别想提醒大家:癌症治疗从来没有统一答案,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况都有着独特性。具体的治疗方向,一定要依托正规三甲医院的诊疗程序,让专业医生全面评估后再确定,这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选择。
愿每一份坚持都不被辜负,每一个勇敢抗癌的人,都能在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
1
CDK4/6 抑制剂如何用于乳腺癌一线治疗?
说起女性健康里的 “头号威胁”,乳腺癌绝对要算一个。其中最常见的是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的类型,简称 HR+/HER2-,差不多每 10 个乳腺癌患者里,就有 7 个是这种情况。
以前对付这类疾病,早期靠分泌治疗,晚期靠化疗。CDK4/6 抑制剂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治疗局面,不但建立了 HR+/HER2 - 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而且可以让一些早期患者也能在辅助治疗中用上CDK4/6抑制剂。
场景一:晚期/ 转移性患者(核心一线场景)
无论患者是否绝经,只要初治或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内分泌治疗,一线首选“CDK4/6 抑制剂 + 内分泌治疗”,而非单用内分泌治疗。
- 联合方案示例:
- 绝经后:哌柏西利 / 瑞博西利 / 阿贝西利 + 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或联合氟维司群。
- 绝经前:哌柏西利 / 阿贝西利 + 卵巢功能抑制(戈舍瑞林)+ AI/他莫昔芬。
场景二:早期患者(辅助治疗场景,仅限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
高复发风险的早期患者(如肿瘤较大、淋巴结阳性数多、反映肿瘤增殖速度的Ki-67 指数高等),术后做辅助内分泌治疗时,可加用CDK4/6抑制剂(目前仅阿贝西利获批),同样直接联合,不用先单做内分泌治疗。
这里必须划重点:CDK4/6抑制剂不是早期患者的“常规药”,低复发风险人群(比如淋巴结没转移、肿瘤小、Ki-67低),指南仍推荐单纯内分泌治疗,不用额外加药。
2
使用了CDK4/6抑制剂,但还是耐药了,怎么办?
即便一线“CDK4/6 抑制剂 + 内分泌治疗” 效果显著,HR+/HER2 -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仍可能面临耐药问题。既往临床治疗主要依赖内分泌治疗和化疗两大策略,但相关方案均存在显著局限性:
- 序贯内分泌单药治疗:通过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内分泌药物(如从芳香化酶抑制剂转换为氟维司群)尝试控制病情,但单药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普遍较短,临床获益有限;
- 内分泌联合治疗:尽管通过药物联用策略提升治疗效果,但伴随而来的是毒性显著增加。临床数据显示,约25%的患者因难以耐受不良反应而被迫中断治疗;
- 传统化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进展,但疗效持续时间有限,且因显著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药物研发进展,耐药后的治疗选择已更加丰富,精准性和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 口服新一代SER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相比传统注射剂型,口服 SERD 不仅使用更便捷,还能更高效地降解雌激素受体,提升治疗有效性,为不耐受注射或传统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新方向;
- ADC 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针对 HER2 低表达等以往难以精准靶向的人群,ADC 药物能精准定位肿瘤细胞并释放细胞毒性药物,在减少对正常细胞损伤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成为耐药后的重要选择;
- 针对特定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耐药相关突变(如
PI3K、AKT、等基因突变)后,可选用对应的靶向药物(如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实现 “精准打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
![]()
3
耐药后三类治疗方案详细梳理
1️.内分泌治疗(±CDK4/6 抑制剂)
在出现进展的患者中,其中约 40% 会有 ESR1 基因突变,这也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耐药原因。如果患者属于ESR1突变阳性,可选新型SERD ,口服用药。
✅Elacestrant(新型口服SERD,每日一次,无需注射,2023年已获FDA批准)[1]
在III 期 EMERALD 试验中,针对ER 阳性、HER2 阴性晚期 / 转移性乳腺癌,作为二或三线治疗时,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标准内分泌单药治疗;
临床研究结果:EMERALD 试验显示对 ESR1 突变患者显著延长
PFS: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18个月:Elacestrant 组 PFS 8.6 个月 vs 标准组 2.1 个月(降低53% 进展 / 死亡风险)。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12个月:Elacestrant 组 PFS 8.6 个月 vs 标准组 1.9个月(降低59% 进展 / 死亡风险)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6个月:Elacestrant 组 PFS 4.1 个月 vs 标准组 1.9 个月。
在整体治疗人群中,因为包括无ESR1突变者,Elacestrant效果就不如有ESR1突变者: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18个月:Elacestrant 组 PFS 5.5 个月 vs 标准组 3.3 个月(降低30% 进展 / 死亡风险)。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6个月:Elacestrant 组 PFS 2.8 个月 vs 标准组 1.9 个月。
o既往 CDK4/6 抑制剂治疗< 6 个月:两组 PFS 均较差,无明显差异。
适用人群:Elacestrant适合“内分泌敏感肿瘤患者”,目前以“既往CDK4/6抑制剂治疗时长”为临床判断标准(推荐≥6个月,优选≥12 个月)。
✅Imlunestrant(口服SERD,2025年9月获FDA批准)
Imlunestrant也是一种口服SERD。支持Imlunestrant 获得FDA批准的是EMBER-3临床试验[2]。参试者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经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单药或联合 CDK4/6 抑制剂)后,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
o对于早期患者:疾病复发或进展,需发生于新辅助治疗期间、辅助治疗期间,或辅助治疗结束后12 个月内;
o对于晚期患者:疾病进展,需发生于一线治疗期
Imlunestrant单药:仅对ESR1 突变的 ER+、HER2 - 晚期乳腺癌患者,PFS 显著优于标准内分泌治疗(延长 2.6 个月);全体患者中无显著获益。
Imlunestrant+Abemaciclib联合治疗:无论患者是否携带ESR1突变,PFS 均显著优于 Imlunestrant 单药(中位 PFS 延长 3.9 个月),且安全性可控。
虽然联合治疗比Imlunestrant单药治疗效果更好,但是联合治疗的3 级及以上不良事件(AE)发生率也更高,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oImlunestrant 单药:17.1%(主要为贫血 2.1%、中性粒细胞减少 2.1%)
o标准治疗内分泌治疗:20.7%(主要为贫血 2.8%、中性粒细胞减少 1.9%)
o 联合治疗:48.6%(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9.7%、腹泻 8.2%、贫血 7.7%)
2.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如仍对内分泌敏感)
PI3Kα抑制剂:
适用者:有PI3K通路激活(如PIK3CA突变)。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大约40%会发生PIK3CA突变。
✅阿培利司(Alpelisib,PI3Kα抑制剂,FDA2019年批准)+氟维司群(fulvestrant,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
• SOLAR-1试验证实对PIK3CA突变者有效 [3]
o无进展生存期:阿培利司联合氟维司群组的为11.0个月,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为5.7个月,进展风险降低35%
oORR:阿培利司联合氟维司群组的为26.6%,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为12.8%
o无效人群:无PIK3CA突变者。中位 PFS,试验组 7.4 个月vs 对照组5.6 个月
• 注意副作用:高血糖、皮疹等。
AKT抑制剂:
适用者:AKT通路改变者。
✅Capivasertib(卡帕塞替尼,AKT抑制剂,FDA2023年批准) + 氟维司群
• CAPItello-291试验显示显著延长PFS[4]:
o无进展生存期:在AKT通路改变的人群中,试验组7.3个月 vs.对照组3.1个月;在总人群中,试验组7.2个月 vs. 对照组3.1个月。
o基因检测:PIK3CA和AKT1的激活突变以及PTEN基因的失活改变(中国采用Burning Rock Biotech公司的OncoScreen Plus检测)。肿瘤在这三个基因中至少有一个符合条件的改变的患者被纳入AKT通路改变人群。
o虽然总人群中也看到治疗获益的优势,但主要是由AKT通路改变的人群贡献。如果单独看AKT通路未改变的人群,试验组mFPS 5.3个月 vs. 对照组3.7个月,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HR 0.79, 95% CI 0.61 -1.02)。FDA批准的适应人群,是AKT通路改变的人群。
o不良事件:腹泻、皮疹、高血糖
mTOR抑制剂:
✅依维莫司(Everolimus,mTOR抑制剂) + 依西美坦(exemestane,芳香化酶抑制剂)(FDA2012年批准组合方案)
BOLERO-2研究验证PFS获益(中位PFS 延长 4.6 个月,P<0.0001),但OS获益并不显著。
试验组(EVE+EXE)中位 OS 31.0 个月 vs. 对照组(PBO+EXE)中位OS 26.6 个月,风险比(HR):0.89(95% CI:0.73-1.10); P
值 = 0.14(OS改善无统计学显著差异)。[5]
3.化疗(包括ADC)
适用人群:
• 内分泌耐药明显
• 快速进展或出现内脏危象(如肺转移有症状)
可选药物包括:
单药化疗:paclitaxel ,Nab- paclitaxel,capecitabine, vinorelbine, eribulin等。但从疗效看,化疗目前已经被ADC药物所取代。
ADC:(靶向化疗)
若患者HER2-low,可考虑:
✅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
FDA2025年1月批准T-DXd用于HER2低表达或HER2超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HER2低表达标准:IHC 1+或IHC 2+/ISH-;
HER2超低表达标准:IHC 0,但伴随膜染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被定义为“HER2阴性”的乳腺癌 中,约85-90% HR阳性患者可适用于T-DXd靶向治疗。
更需要提醒的是,在最初HER2检测结果为IHC 0的患者中,近三分之二在中心实验室复测后,归类为HER2低表达或HER2超低表达。
因此,即便之前被定义为HER2 IHC 0的患者,可以考虑复测HER2 IHC结果,看看是否有使用T-DXd的机会。
临床结果:DESTINY-Breast06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尚未接受过化疗的HER2低表达或HER2超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T-DXd治疗的中位PFS为13.2个月,化疗为8.1个月。与化疗相比,T-DXd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6%(HR=0.64;95%置信区间[CI]:0.54-0.76;p<0.0001)。T-DXd客观缓解率(ORR)为62.6%,化疗组为34.4%
✅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
戈沙妥珠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外挂了SN-38的抗 Trop-2 单克隆抗体。SN-38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Trop-2 在约 80% 乳腺癌中高表达。
III期临床研究 ASCENT-07 评估戈沙妥珠单抗作为 HR+/HER2 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的一线治疗方案。在该临床试验中,内分泌治疗也可包括 CDK2/6 抑制剂治疗。对于转移性疾病,入组要求是一线内分泌治疗(±CDK4/6 抑制剂)开始后 6 个月内 PD;对于辅助内分泌治疗(含 CDK4/6 抑制剂),入组要求是治疗开始后 24 个月内疾病复发,且转移性治疗方案中不再适合额外内分泌治疗。2025年 11 月,吉利德宣布该临床试验未能达到其 PFS 主要终点。(说人话:如果患者还未接受过化疗,不适合直接使用戈沙妥珠单抗)
在二线治疗中(即患者至少接受过一种既往内分泌治疗、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和一种 CDK4/6 抑制剂治疗,同时针对转移性疾病接受过 2-4 种既往化疗方案治疗),TROPiCS-02 试验初步分析显示,戈沙妥珠单抗相比化疗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 5.5 vs 4.0 个月,HR 0.66,p=0.0003)
o总生存期(OS)最终分析显示,戈沙妥珠单抗显著改善 OS,中位 OS 14.4 vs 11.2 个月(HR 0.79,95% CI 0.65-0.96,p=0.020),实现3.2 个月的中位 OS 延长,相对死亡风险降低21%。[6]
o12个月OS率:61%(戈沙妥珠单抗)vs 47%(化疗),18个月OS率:39% vs 32%;24个月OS率:25% vs 21%,均为戈沙妥珠单抗组更优。[6]
o NCCN指南推荐,若患者不适合曲妥珠单抗 - deruxtecan,戈沙妥珠单抗可作为HR+/HER2 - 转移性乳腺癌的2线治疗首选方案,也可用于2 线以上治疗;
以上,是我们对HR 阳性、HER2 阴性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的梳理与分享。
医学研究一直在不断推进,相关的官方治疗指南也会随之动态更新。若文中有疏漏或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多多指正,我们一起在科普中传递更准确的信息。
如果大家对参与临床试验有兴趣,不妨扫码了解目前正在开展的相关研究 —— 或许这能为抗癌之路多添一个选择,多一份希望。
参考文献:
1. Bardia, A., et al., Elacestrant in ER+,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ESR1-Mutated Tumors: Subgroup Analyses from the Phase III EMERALD Trial by Prior Duration of Endocrine Therapy plus CDK4/6 Inhibitor and in Clinical Subgroups. Clin Cancer Res, 2024.30(19): p. 4299-4309.
2. Jhaveri, K.L., et al., Imlunestrant with or without Abemaciclib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392(12): p. 1189-1202.
3. André, F., et al., Alpelisib for PIK3CA-Mutated,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380(20): p. 1929-1940.
4. Turner, N.C., et al., Capivasertib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388(22): p. 2058-2070.
5. Piccart, M., et al., Everolimus plus exemestane for hormone-receptor-positi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BOLERO-2†. Ann Oncol, 2014.25(12): p. 2357-2362.
6. Rugo, H.S.,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ROPiCS-0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2023.402(10411): p. 1423-1433.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本文仅作为医学常识性科普,不作为任何医疗建议。若有不适,请尽快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