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愚蠢,三个字,爱算计。
就像有句老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
生活中,总有些人觉得自己很精明,很懂门道,于是事事算计,生怕吃亏。
可自己一门心思算来算去,最后往往算丢了大局,算没了人心。
就像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算计一生,误了一生。”
说白了,一个人要是把心思全放在斤斤计较上,那路就会越走越窄。
你以为自己是在占便宜,其实是在为自己挖坑。
这真不是聪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算得失,失人心
人这一生,最怕在得失上算得太清楚。
算得太精太细,你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是自己太固执,太自私。
毕竟,你算一分,别人让一分,感情就薄一分。
人性就是这样的,算来算去,反而算丢了信任,也算丢了人情。
《宋史》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北宋有个官员叫柳开,为人聪明,但特别爱算计。
有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粮草到边境。
途中住宿,他怀疑驿站的官吏占他便宜。
于是,自己便在柴火、草料、伙食上反复计较,甚至亲自称量米粮。
他觉得这样能省下一些,中饱私囊。
结果驿站的人心里不服,夜里偷偷把马匹牵出去饿了一夜。
第二天上路,马匹无力,耽误了行程。
最终粮草迟了三天才送到,被朝廷问责。
柳开算计了一路,却因小失大,误了大事。
曾国藩说过:“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你看吧,这世上就是有很多祸患,都藏在看起来太平无事的算计里。
你自己觉得算的是眼前合法合规的利益,但是呢,失去的却是关乎自己的长远保障。
人若只盯着脚下,就容易摔进自己挖的坑里。
所以说,不算得失,并不是傻。
而是明白——人心嘛,比利益更值得经营。
算利害,失格局
一个人如果处处以利害为先,就难有大胸怀。
什么是大胸怀?就是你藏得住事,稳得住事的能耐。
但是,若是一个人凡事都算得太精,眼光就短。
那么,当你算得太狠的时候,朋友们反倒越主动远离你。
明朝有个读书人,叫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记过一个真事。
有个叫王琎的官员,在宁波做知府。
他平时的为人极为节俭,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
有一次,朋友送来几条鱼,他收下后反复琢磨:今天吃了,明天就没得吃,不如腌起来慢慢吃。
于是,他把鱼挂在屋檐下风干。
结果猫偷走了一条,他气得追了半条街,引来路人围观。
这事后来传出去,同僚都笑话他,觉得他格局太小,不堪大用。
王琎一生没出过大错,但也从没被提拔。
你看,他算的虽然是口腹之欲,失去的却是为官的气度。
《菜根谭》里有讲,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处事,懂得退让,甘愿谦让,才是高明。
退一步,让一下,其实是往前走的准备。
总在利害上不肯松手的人,其实就像握紧的拳头。
虽然抓住一点,却再也接不住更大的东西。
而那些真正有格局的人,不算小账。
他们懂得——放下一时利害,才能赢得未来。
算胜负,失自在
人活一世,有的人什么都要争个输赢。
可是,你越是想赢,反而越容易被胜负困住。
因为把,一个人算胜负算得越精,心里就越容易累。
北魏时有个人叫李崇,官至尚书令,性格特别争强好胜。
有一次,他和同僚下棋,眼看要输,就借口头晕,把棋盘掀了。
对方知道他计较,后来再不与他下棋。
李崇晚年时,儿子卷入政争,他处处计算如何压制对手,保全自家。
结果越算越焦虑,夜里常惊醒,身体也垮了。
他死前说:“我这一生,从未输过,却也从未安心过。”
他赢了场面,却输掉了心安。
哲学家叔本华讲过:“人就像钟摆,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摆动。”
总想赢的人,要么活在求而不得的痛苦里,要么活在怕失去的焦虑中。
没有一刻是自在的,人生真正的轻松,来自放下输赢。
不算胜负,不是认输,而是明白了,真正的人心自在,其实比所谓的赢更重要。
人这一辈子,要的就是活得踏实,过得问心无愧,而不是到处算计,自私自利。
所以,那些所谓的算得失,算利害,算胜负,最终算掉的是情分、格局和心安。
老舍先生曾说:“狡猾是聪明的反面。”
确实这样,生活那些自以为聪明、处处算计的人,往往最后活成了一座孤岛,没人愿意相处。
而聪明人的人,之所以不去算计谁,不搞那么小动作,不是糊涂,是知道什么值得紧握,什么应该放手。
愿你我余生都不算不计,宽广从容,让自己的这一生,终究过的是心宽,路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