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落了下风?”当下,这句源自韩国论坛的质问,映射出民众对曾经的科技巨头三星的质疑。
依据其最新财报,2024年第三季度,三星利润环比再度下降12.8%,将2023年全年利润暴跌84.86%的衰败态势延续至今,创下自危机以来的最差业绩。
面对这般局面,掌门人李在镕不得不公开坦言,三星已步入“生死存亡之年”。此前,三星管理层曾将困境归咎于“全球需求疲软”,然而韩国国内舆论并不认可这一说法,直接斥责其为“耻辱中的耻辱”,更讥讽“当年高调实施技术封锁,如今自身却要依靠加班艰难支撑”。三星试图掩盖问题的遮羞布,已然难以维系。
![]()
01 芯片堆积如山,外媒:不买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我国国内市场曾为包括三星在内的诸多海外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支撑。公开资料表明,三星每年超过60%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在巅峰时期,其在华年营收高达1.7万亿元。
存储业务向来是三星的利润支柱,为其贡献了超过八成的收益。随着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升级,市场对存储产品的需求一度呈现出暴涨态势。2022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突破9500亿元,产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彼时的三星满怀信心,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新建工厂,妄图轻松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到2022年底,全球存储市场需求急剧降温,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为应对这一市场变化,美光、海力士等行业巨头纷纷采取减产措施。但三星却做出了逆势扩张的决策,将此视为抢占市场份额的绝佳时机。它不仅没有减产,还计划在未来20年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建11座工厂。
这一决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三星的库存大量积压,价值2724亿的产品如同“电子垃圾”一般堆积在仓库中,无人问津。而市场订单的流失,更是让三星的处境雪上加霜。
![]()
02韩媒:请帮帮我们
秉持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理念,三星一度积极向美国方面靠拢。三星掌门人李在镕甚至宣称“愿做美国制造业的基石”。在美方的游说下,韩国方面加入了“四方联盟”,企图在高端制造领域形成合围之势。
为了向美方表达忠心,三星不仅切断了与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所有合作,还斥资2000亿美元前往美国建设工厂,甚至扬言“消费者还是会乖乖买单”。
然而,我国企业并未坐以待毙。为了追平与三星、海力士等企业的技术差距,我国企业已在存储领域深耕数年。如今,以相关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构建起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更在236层颗粒存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技术封锁加速国产自主研发的事例,数不胜数。
市场的选择是客观公正的。三星产品滞销后,开始通过媒体发声,承认“不应采取对立态度”,并呼吁“请帮我们一把”。为了挽回市场局面,三星紧急调整策略,重新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投入1800亿元用于升级西安工厂的闪存生产线,并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但如今的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华为等本土企业力量崛起,我国企业有了拒绝不合理要求的底气。
![]()
03 业绩节节败退,三星进退两难
采取“吃饭砸锅”行径的三星,最终自尝恶果。三星多次前往美国投资建厂,却未曾料到美国所提供的补贴附有严苛条件:领取超过1.5亿美元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得在中国市场扩大产能超过5%。直至此时,三星才惊觉失去中国市场这一庞大消费群体后,产品销售陷入困境。
此时的三星已然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只能继续充当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在高端存储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这使得三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受到巨大压力。倘若三星继续与美国进行这种充满风险的合作,那么其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三星业绩持续下滑,其还能在困境中支撑多久?答案或许不久便会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