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诊室里,一位父亲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对袁希福院长说:“哪怕让俺闺女多活一天,我都高兴。”
这位父亲的女儿叫李梅红,来自安阳。一年前,她因脑瘤做了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是“(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医生曾劝家人放弃,但父母坚持治疗。放疗、光子刀、化疗,能做的都做了,甚至因为血小板太低辗转多家医院输血。
![]()
然而,2013年9月,李梅红的病情还是复发了。家人又贷款十几万,用上了美国进口药“贝伐单抗”,效果依然不理想。到了12月,她已全身瘫痪,郑大一附院一天内连下两次病危通知。
父亲没有放弃,又带她去了北京天坛医院,却无功而返。走投无路之下,他听说袁希福院长是中医肿瘤专家,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赶来。
袁希福被这份父爱打动,开了七付药,语气平和地说:“一周不会有太大效果,看她能不能吃下去。能吃下去,就是好的。”
父母像喂婴儿一样,一勺一勺把药喂进女儿嘴里。吐了,就擦干净再喂。12月23日,七付药终于喝完,父亲高兴地告诉袁希福:“有效了!”
“怎么有效了?”
“她眨眼有力了。”
![]()
这是袁希福第一次听到有人用“眨眼有力”来形容病情好转。不仅如此,李梅红的头痛发作时间也延长了——以前每六小时要吃一次止痛药,现在七八小时也不疼了。
过年前,家人带她出院回家过年。袁希福有些担心,毕竟医院设备齐全,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理。好在,李梅红和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
年后,她的身体继续好转:不再需要吸氧,能靠着椅子坐起来。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开始做康复训练:捡豆子、写字、端砖头、扶栏杆走路、吊铁环……
考虑到她家的经济情况,袁希福院长从一开始减免部分药费,到后来直接免费为她治疗。
2014年12月26日,李梅红和父母带着锦旗来到希福医院复诊。袁希福鼓励她:“现在叫自媒体时代,你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不仅记录康复,也能鼓励那些失去信心的人。”
![]()
一年又一年,她坚持喝中药、做锻炼,逐渐能生活自理。后来,她真的写下了《重生》《自助者天助》两篇文章,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2016年,她开了家网店。2019年,在连续服用中药五年后,进入春秋两季巩固阶段。
2024年4月26日,李梅红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和父母一起分享了她的近况:“能自己走走,啥都能干,上厕所、做饭、洗衣服、做家务……”
![]()
如今的她,脑瘤已消失,主要问题是手术造成的小脑损伤,影响平衡。但她依然坚持复诊、锻炼,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从全身瘫痪到生活自理,这条路,她走了十一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