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阵营划分并非铁板一块,国民党队伍里就有位特殊将领。他始终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助力我党事业,刘伯承、刘志丹这些我党骨干都和他有过交集,他就是邓宝珊。
有意思的是,他做的这些事从没瞒着蒋介石,可老蒋不仅没找他麻烦,反倒给他升职。更让人费解的是,明知邓宝珊 “亲共”,老蒋还派他驻守榆林封锁延安。这波操作到底藏着什么心思?邓宝珊在解放战争后又过得如何?
![]()
寒门出身,转向革命
邓宝珊打小家里穷,人口又多,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父亲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年纪轻轻的他只能扛起养家的担子,靠打零工糊口,主要跟着瓦匠师傅做搬砖、和泥的苦活。
虽说年纪小扛不动技术活,但为了一家人不挨饿,再累的活他也咬牙扛着。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日子里,邓宝珊亲眼见识了社会的黑暗,心里满是愤懑,总想改变这一切,可当时的他没什么力量。
1909 年,湖北新军标统杨赞绪的部队要调去伊犁,路过兰州时招兵。那时候邓宝珊还没到招兵要求的年纪,但常年风吹日晒让他看着比实际年龄成熟,招兵的人没多想就把他收下了。
到了伊犁后,邓宝珊结识了不少同盟会成员,接触到了三民主义,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后来他跟着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参军打仗,再往后又遇到了李大钊。受我党政治主张的影响,邓宝珊的想法慢慢转变,开始向共产党靠拢。
不过他没离开国民党,毕竟受过国民党的栽培,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但在此之后,他经常暗中帮我党做事,比如掩护我党人员撤退之类的。
![]()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政变后,邓宝珊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第五军军长。可他没参与 “围剿” 我党的行动,反而继续投身北伐。当时他的上级冯玉祥公开投靠蒋介石,邓宝珊不愿意跟着蒋介石走,就选择了离开,之后还结识了周总理。
阳奉阴违,力助红军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曾陷入一段低谷,没多久就发动了南昌起义。其实在起义之前,刘伯承遭到追捕,一路逃到西安。他本来不认识邓宝珊,但听周总理提起过这个人,当时他身无分文,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向邓宝珊求助。
好在邓宝珊是真心想帮我党,二话不说给了他六百元路费,正是这笔钱,让刘伯承顺利赶到南昌参加了起义。除此之外,邓宝珊对蒋介石的不少命令,都是表面答应、实际敷衍。
1933 年,邓宝珊收到蒋介石的电报,让他率领新一军去拦截北上的红军。接到命令后,他立刻带兵赶往甘肃,赶在红军到来之前布好了防御工事。当时国共双方的兵力、武器差距很大,蒋介石觉得红军肯定突破不了防线。
可谁也没想到,邓宝珊布置好防线后,给新一军下了一道绝密命令:“红军要是不开枪,咱们也绝对不能先动手。”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有人提醒他:“军长,校长可是下了死命令的啊!” 邓宝珊却只说了一句:“帮朋友就得帮到底!”
![]()
他还让新一军往后撤了三公里,给红军留出安全撤离的通道。就这样,红军安然无恙地离开了。给蒋介石发电报时,他只说因为地形不利,没能成功阻击红军。这个理由其实很牵强,但老蒋居然信了,这事也没影响邓宝珊在老蒋心中的地位。
到了 1937 年,老蒋还交给邓宝珊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 驻守榆林,和当地的第 86 师合编为第二十一兵团,让他担任军团长。这看似简单的调令,其实是蒋介石深思熟虑的结果。
老蒋心里清楚邓宝珊和我党的联系,但这次驻守榆林,一方面是为了抗日,另一方面是让他监视延安,却又不能和我党发生正面冲突。而邓宝珊,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果然,邓宝珊到了榆林后重新调整了防区,表面上完成了蒋介石的嘱托,实际上所有部署都是为了抗日,对延安根本没怎么防范。如今邓宝珊离延安这么近,毛主席曾三次邀请他来访。
三赴延安,肝胆相照
邓宝珊一直支持全国统一抗日,西安事变后,他以第二十一军团团长的身份驻守榆林,和延安保持着友好关系。他还特意嘱咐部队,要维护榆林的交通安全,保障来往人员和物资顺利通行,这其实就是在间接保护我党。
![]()
即便后来国民党内部掀起 “反共” 高潮,榆林依旧一片平和,邓宝珊始终坚持以抗日为重。1939 年,邓宝珊从武汉参加军事会议回来,路过延安时受到了盛情款待,毛主席还亲自出来迎接。
其实早在这之前,毛主席就和邓宝珊经常通信,这次见面算是两人第一次碰面。邓宝珊在延安住了一个星期,参观了不少地方,很多我党同志都来见他,就连正在陕北公学学习的二女儿邓友梅(1947 年去世)也来看望他。
1943 年,国民党中央致电邓宝珊,让他去重庆 “述职”,还在电话里要求他 “从兰州坐飞机” 去。邓宝珊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又去了延安。为了能更细致地了解延安,这次他没开车,而是选择了骑马。
毛主席得知邓宝珊再次路过延安,特意为他接风洗尘,双方聊得十分投机。这次邓宝珊见到了朱德、贺龙等人,朱德和贺龙跟他讲了不少红军时期的故事,让他十分敬佩。
毛主席还毫不避讳地和他谈论国际局势,期间提到胡宗南率兵包围延安,毛主席风趣地说,胡宗南就像 “挑着两筐鸡蛋叫卖,我丢给他两块石头,就全砸烂了”,这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段时间里,邓宝珊又结识了很多我党同志,离开前他说:“我是大家的朋友。” 第三次进入延安,是他从重庆回来的时候,毛主席还专门为他定制了一套冬装,特意叮嘱 “准备十件狐皮,送给邓总司令做衣料”。
邓宝珊心里十分感动,之后又在延安待了很久,这段时光对他来说,是难得的轻松岁月。后来北平解放时,邓宝珊劝说傅作义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了大功。
![]()
晚年岁月,青史留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没忘记邓宝珊的贡献,他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之后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不过在那段特殊的黑暗岁月里,邓宝珊也遇到过不少危险。
即便生病的时候,他还惦记着和自己并肩作战过的老同志、老朋友。1968 年 11 月 27 日,邓宝珊在北京逝世,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很多延安时期的老朋友都来为他送行。
邓宝珊在革命年代帮了我党很多忙,这份恩情我党始终铭记在心,他永远是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