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后,特朗普急冒烟。不是关税威胁,就是派人谈判。
美国地方也是看清楚了特朗普的不靠谱,直接绕开白宫直接来华进行商讨。
这次代表团绕开,点名要见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这位让美国财长贝森特头疼的谈判专家,为何成了美国农业界的 “香饽饽”?
2024年对美国农民而言是喜忧参半的一年!
大豆主产区风调雨顺迎来丰收,产量创下近年新高,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关税政策却让他们陷入绝境。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底前,中国自美大豆进口订单连续数月归零,玉米进口量也暴跌至仅占中国总进口量的 15%。
作为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市场,中国曾吸纳其51.7% 的大豆产量和29.7% 的棉花产量,订单的突然中断让美国农民面临 “丰产不丰收” 的噩梦。
美国大豆协会会长卡莱布・拉格兰直言,若失去中国市场,美国豆农将无力偿还生产贷款,大规模破产潮近在眼前。
![]()
更严峻的是中国已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2024 年从巴西采购的大豆量占比超 60%,并与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签署农业贸易协议,逐步降低对美农产品依赖度。
在政府救助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美国农民和农业利益集团被迫甩开白宫,推动美国农业部组织贸易代表团直飞中国,寻求直接对话的机会。
中国选择由李成钢会见美国代表团,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作为全程参与中美多轮经贸磋商的核心人物,他不仅见证了中美五次会谈的共识达成,更对双边贸易格局有着精准把握。
![]()
而在11月4日的会见中,李成钢明确指出,中美农产品贸易波动的根源在于美方单边关税措施,而两国在自然禀赋、市场需求上的互补性从未改变。
对美国代表团而言,李成钢的 “价值” 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他能直接对接中国贸易决策层,快速反馈采购可行性。
二是他主导推动的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为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稳定预期。
11月10日,李成钢在会见美国 KKR 投资集团高管时就强调,中国将持续扩大市场准入,给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这种 “务实高效” 的谈判风格,与白宫在半导体、稀土领域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让美国农业界看到了稳定合作的希望。
![]()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回暖,离不开两国元首釜山会晤的共识推动。
10月底,中美达成关税战暂停一年的协议,中方暂停稀土新规,美方取消部分对华制裁,为农产品贸易重启创造了条件。
中粮集团和建发股份的连续采购,正是这一共识的落地体现,仅建发股份就与多家美国企业签订涵盖大豆、玉米、棉花的大额采购合同,总金额超数十亿美元。
但合作的背后仍暗藏隐忧。特朗普政府虽暂时缓和对华关系,却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加码封锁,这种 “选择性合作” 让美国农业界深感不安。
美国农场局联合会主席齐皮・杜瓦尔指出,超过 20% 的美国农业收入依赖出口,而白宫的对华政策摇摆正在侵蚀全球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信心。
更关键的是,即便代表团与中方达成共识,最终仍需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 6882.8 亿美元,但农产品贸易占比已从巅峰时期的 12% 降至 8%,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
未来,若美国能摒弃单边主义,取消不合理关税壁垒,中美农产品贸易有望重回200亿美元以上规模,为全球贸易注入稳定性。
对中国而言,持续优化供应链布局、扩大进口多元化,既能保障粮食安全,也能在经贸博弈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 “务实对话” 证明,在全球化时代,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