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广东网友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介绍,自己住院分娩个人只花了3.7元,引发热议。
其实,这位网友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仅在广东省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过生育保险报销后自己花费不到100元。其中。有881人花了不到10元,甚至还有67人一分钱都没花。
“生得起、养得起”是每个家庭关心的民生大事,如今这份民生礼包正不断加码。
![]()
7个省份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
目前,吉林、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7个省份,已通过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增设生育补贴等方式,实现生育全程“低负担”甚至“零负担”。
以往产检报销常受“额度低、项目少”限制,如今7省直接将产检报销额度提至600—1000元,且覆盖孕期核心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B超、唐氏筛查、糖耐量测试、胎心监护等常规项目全部纳入,孕晚期的超声评估、分娩前检查也不例外。
当然,如果参保人入住特需病房,或使用一些不在生育保险目录内的药品耗材等,其费用就不能使用生育保险进行报销了。
具体来看,这些省份的政策各有侧重但暖意十足:
吉林省将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分娩住院等全流程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100%。
江苏省推行“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产妇出院时仅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符合政策的人群自付比例不足5%。
山东省则在报销基础上,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最高可达5000元,进一步降低家庭经济压力。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这7个省份的探索,核心是通过医保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联动,破解生育医疗成本高的痛点,为全国生育福利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除了生育医疗费用减免,生育津贴发放的及时性同样关乎家庭获得感。
生育津贴也叫“产假工资”,这笔钱既不是男方单位出,也不是女方单位出,而是由生育保险出。生育女职工在分娩和产假期间不能正常参加劳动,收入难以保障。如果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又将加重用工成本甚至影响女性就业。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带薪产假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
过去,生育津贴需由医保经办机构拨付至用人单位,再由单位转发给个人。如今,这些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育津贴可以直发个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符合条件的女职工在分娩后,只需提交身份证、生育服务证、出院小结等材料,医保部门审核通过后,津贴会直接打入个人银行账户,发放周期从过去的1—3个月缩短至15—30个工作日。
生育福利还有这些“隐藏礼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医疗报销和津贴直发,多地还在产假、育儿假、托育服务等方面推出配套政策,形成“全链条”生育支持体系——
延长假期:江苏、浙江等地将产假延长至158天,男方陪产假延长至30天,同时增设10—15天的育儿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托育服务:广东、四川通过政府补贴、场地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社区开办托育机构,2025年两地每千人口托位数均已超过5个,解决“带娃难”问题。
税收优惠:山东、陕西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每个子女每月扣除标准提高至2000元,进一步减轻家庭养育压力。
来源 | 央视新闻、国家医保局、第一财经
编辑 | 李雪
责编 | 姜玉函
关注民生周刊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