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
据外媒日前透露,欧盟委员会正推动相关立法,试图强制要求成员国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如果报道所言非虚,这将是近年来欧盟在中欧经贸关系中持续推行泛安全化、泛地缘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来推动“去风险”,以安全问题为名行市场封闭之实的举措。
自2019年以来欧盟不断炒作所谓“5G安全问题”,欧盟委员会制定了5G政策建议。此外,美国政府也借助安全问题持续胁迫和绑架欧盟国家,还有部分欧洲国家政府公开跳出来宣布所谓禁令。2020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所谓“5G网络安全工具箱”,提出评估“系统性风险”等建议。此后,欧盟委员会定期就5G通信问题发布评估报告,并于2023年6月发布“5G网络安全工具箱实施情况”的进展报告,炒作“华为和中兴风险”问题。在欧盟“去风险”战略驱动下,其对经济安全的考量不断升级,5G 与基础设施议题的核心已从“发展”滑向“安全”,炒作“强制推行5G安全政策包”已然成为欧盟委员会主管相关事务委员的“定期节目”。今年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提及强化5G安全措施的实行,而近期欧委会的放风实则是该倾向的一种延续。
可以看出,从欧盟的决策和政策实施的框架看,欧委会制造安全恐慌而炮制的5G政策迄今仍停留在政策建议的层面,而其政策规定的落实及实施程度则更多取决于成员国层面的立法和相关部门推进。从技术层面看,欧盟委员会的政策建议若转化为对成员国具有约束效力的条例或指令,则势必需要经过正式、完整的立法流程,并至少争取成员国的“有效多数”同意。因此,欧委会在推动立法进程同时,也在鼓噪安全威胁、制造政治压力和舆论氛围,把“狼来了”的传言变成认知共识,进而影响成员国的决策偏好向欧委会建议转移。
欧盟短时期内虽难以通过正式立法来影响成员国决策,但其政策建议对于中欧数字领域合作产生的实际恶劣影响却难以忽视。一方面,欧委会相关文件、言论是基于“华为和中兴高风险”等出于政治导向、毫无根据的抹黑,以为其以行政手段干涉正常业务合作寻找理由,但这种谣言的散播本身就在单方面损害中欧之间技术和经济合作的互信,甚至为部分国家反华政客在本国立法进程发挥消极作用张目。另一方面,欧盟相关言论和政策倾向也表明,其在对华地缘政治认知持续消极的基础上,试图将削弱和限制经贸联系作为缓解安全焦虑的主要途径。
然而,反观当前欧盟自身数字及整体竞争力领域的短板和弊端,这种借安全为名行封闭、保护之实的倾向恐使欧洲更难摆脱其自身困境。长期以来,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就面临市场碎片化、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而5G等通信部署迟缓或性能落后已经成为其数字经济新业态、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产业数字化所面临的瓶颈性挑战。在欧盟自身发布的《竞争力指南》和单一市场评估等政策文件中亦存在相似问题。
当前,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在设备、技术及全套解决方案上能够提供效率、性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选项,早已超越以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竞争的逻辑。相关企业在海外发展多年,深知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一些政客和机构基于主观臆测炒作“安全风险”,其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另一方面,在欧盟和一些欧洲国家罔顾中国扩大开放举措,持续指责中国市场准入、补贴、政府采购、出口管制、产能过剩等问题,欧盟自己以安全为名不断关闭市场和合作机会,实则使得中国方面愈发难以信任其解决中欧经贸关系分歧的诚意。事实上,从诸多产业经济研究评估的结果看,欧盟若一意逼迫成员国剔除华为和中兴设备,不仅将造成电信系统陡增巨额成本及服务供应混乱,关键基础设施优化的步伐也将被严重拖慢。
因此,欧盟需要反思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政治化是否有利于其自身竞争力发展,并尽早在管理双边经贸关系过程中展现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务实态度和基本诚意。(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