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算力为王的时代,大家把计算目光投向了太空,算力星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模式。
![]()
大家可以看下之前发的文章,我国算力卫星的发射,为什么要发算力星等
全球首个太空“星算星座”送上太空!能干什么?太空计算将颠覆你的想象!
![]()
国外也有很多公司在发算力星座,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一下,谷歌等太空计算计划。
-谷歌太空计算计划-
我们知道太阳产生的能量是人类全部发电量的100万亿倍。在轨道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是地球上同类产品的八倍,几乎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电,无需笨重的电池储能系统。
这些事实促使谷歌的研究团队提出疑问:如果人工智能的最佳扩展地点根本不在地球上,而是在太空,那会怎样?
![]()
谷歌最新的太空任务“太阳捕手计划”(Project Suncatcher)设想构建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卫星星座,这些卫星配备处理器,并通过基于激光的光链路连接。
该计划旨在利用太阳系的终极能源,直接解决人工智能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大规模机器学习系统巨大的能源需求。谷歌发布的一篇新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他们在应对这些技术挑战方面取得的进展。
![]()
计划的系统将在太阳同步的地球轨道上运行,卫星几乎始终处于阳光照射下。这种轨道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池需求。然而,要使天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切实可行,还需要解决几个艰巨的工程难题。
首要目标是在卫星间实现数据中心级别的通信速度。大型机器学习工作负载需要将任务分配到众多处理器上,并建立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
要达到与地面数据中心相媲美的性能,卫星间的链路需要支持每秒数十太比特的传输速度。
谷歌的分析表明,利用密集波分复用和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前提是卫星必须以极其紧密的队形飞行,彼此间距不超过几公里。研究团队已经通过小型演示验证了这种方法,成功实现了每秒 1.6 Tbps的总传输速度。
![]()
如此紧密的卫星编队飞行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在计划约650公里的高度上,间距不足1公里的卫星需要精细的轨道管理。
谷歌开发了复杂的物理模拟模型,分析地球的非引力场和大气阻力将如何影响这些紧密排列的卫星星座。他们的模型表明,只需进行适度的轨道保持机动即可维持稳定的编队。
谷歌的TPU处理器似乎对太空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对其Trillium v6e Cloud TPU的测试表明,这些芯片在五年任务期间,能够承受近乎预期三倍的累积辐射剂量,之后才出现异常。高带宽内存系统最为敏感,但仅在辐射剂量达到2千拉德后才开始出现问题,远高于五年屏蔽任务预期的750拉德。
![]()
这一切是否具有经济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射成本能否持续下降。谷歌的分析首次发射时间:2027年;经济可行性:2035年。谷歌计划与私人航天公司 Planet Labs 合作,于 2027 年发射两颗测试卫星,每颗卫星携带四个 TPU。预计到2035年,火箭发射成本和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将使该项目具备商业可行性。目前,平均发射成本约为每公斤1500美元,但谷歌预测,十年内这一成本将降至约200美元。
那么你认为Google 是否能成功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