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遍内娱和港娱的《新闻女王》炸起了十亿观众的心。
最近,《新闻女王2》强势归来,几集下来捷报频传,口碑质量双丰收;
作为看TVB长大的资深观众,乌鸦始终对职业剧有深厚的滤镜和兴趣…
但关注点和评价,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样:
《新闻女王2》
![]()
![]()
无论是从讨论度、直观的播放量,还是商业表现上看,《新闻女王2》都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打破了“续集多扑”的魔咒:
单日首播就获得平台“五榜”冠军,在播放量上节节攀升,持续走高;
斩获全网热搜150+,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34亿,抖音阅读量超过64亿,话题度高涨;
开播前,剧集吸引了30多家品牌合作,一举斩获全网港剧招商收入与客户数量的“双冠王”,开播当日单集广告量达到11条,创下了平台年度剧集的单集广告密度纪录…
![]()
![]()
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招商火爆的成果,却不免需要和观众分享:
黄宗泽饰演的总监,对某品牌舒化奶情有独钟,除了上班喝,还专门放进高档公文包里,红酒柜里放牛奶;
某家电品牌、货架上的饮品特写…
![]()
![]()
尽管有一些吐槽,但大家对于《新闻女王2》的“带货”,表现出的宽容度和接受度都挺高:请让TVB赚钱,好让他们活下去,有钱继续拍!
观众的“溺爱”并非毫无缘由。
尽管广告较多,但剧集并未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儿,沿袭了前作风格,质量仍然被观众认为在线,打出豆瓣颇佳分数7.9的第二部,给了剧方无与伦比的底气。
在人人都痛恨上班的年代,下班后仍然愿意看人上班,已经是大众对一部职业剧最高的肯定。
![]()
实际上,《新闻女王2》延续的成功,再次说明了剧集并非传统意义的职场剧。
它是一次,创作者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再浓缩和提炼现实切面后,稍显另类的创作。
在第一部,梁景仁带领的“佐治派”和文慧心的“文家军”各领风骚,经历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后,结局女主角文慧心败北,离开电视台。

两年过去,第二部开篇,梁景仁因为一次追踪恶劣天气的报道不幸去世,取而代之的是黄宗泽饰演的,诡计多端的古肇华;
![]()
文慧心从电视台转战网络自媒体,成为了网络新闻的记者兼主播,和对新闻满腔热忱的理想主义者刘艳并肩作战。
![]()
许诗晴加入了政府部门,在掣肘更多的平台中,变得精明务实,更加成熟耐心;

张家妍接了文慧心的班,成为了电视台的一姐,曾经最不愿意内斗的记者,登上了权力巅峰,在古肇华和大老板方太的制衡下,在“黑化”的边缘摇摇欲坠…
报道的案件,涉及的话题也更加大胆,贴近生活的同时也具有时效性:旧楼坍塌、网红坠海、AI主播、影视圈基层员工待遇、性别歧视、财团黑幕…
第一集里,女主角文慧心斥巨资租赁直升机赶往旧楼坍塌现场,高空直播、强势回归的大场面,赚足了噱头…
不仅让剧中的同行咋舌,也让观众感叹:原来,新闻的极致,不仅要站得够高,还要飞得更高。

![]()
争分夺秒的抢独家赶赴现场、几乎每集都出现死人、重伤、挟持、爆炸和黑幕交易的桥段、梁景仁死因未明的暗示…
极快的节奏、密度极高的情节、源源不断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贴合了短视频时代“七秒理论”,即用最短时间吸引眼球,符合了大多数观众,已经被定式的观影习惯。

相比起以往TVB在类似题材剧中,对于行业技术和专业细节的考究…
《新闻女王》系列的编剧,更懂得也更愿意,将故事的重点,放在职场的生态观察,和角色之间你来我往的手段较量。
沿袭了第一部“文家军”和“佐治派”时而合作、时而争斗的关系,这部的古肇华和张家妍,同样因为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在联手和争抢之间反复横跳。
古肇华假意解雇员工,再让张家妍重新聘请,让还未服众的后者,俘获并稳定了人心,巩固了权力;



因为古私下的恶臭言论引发舆论危机,原本可以视而不见的张家妍,选择伸出援手,原因是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要留下来,查明梁景仁的死因,只能昧着良心编造谎言;
![]()
努力工作的许诗晴,被男上司压制,主动为其献上工作成果,为的是日后站稳脚跟平步青云;

已经离职许久的老东家,擅自使用前员工的形象生成AI主播,却因为模糊的法律规定,无法厘清责任,而肖像权被侵犯的员工,运用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能力,在镜头面前胜过AI;
![]()
![]()
在人命关天的新闻案件中插播广告,牟取商业暴利;

拥有话语权的网络平台,把偷拍的死者家属的丑恶嘴脸公诸于世…
![]()
配合着诸如“换工作只是换个监狱”“想做王,就要守住自己的领地,寸土不让”的金句…
以往的专业解析、行业真实日常、具体案件的抽丝剥茧,被人事内部的派系斗争、权力博弈取而代之,新闻案件也成了主播们权力斗争的筹码和工具。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职业剧的真实性和逻辑的缜密性,让渡于强烈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在把新闻伦理和真实职场呈现放在次要考虑的前提下,快节奏时代之下,观众对于“爽剧”的需求和偏爱有目共睹,《新闻女王2》的又一次成功,显然经过反复演练和精心测量。
![]()
![]()
和国产剧把所有职业剧都能拍成恋爱剧相反,剧集对于情感线的处理十分彻底。
除了“小奶狗”和女主角的两分钟相遇、张家妍再遇律师前男友的几分钟之外,所有角色的私人感情戏都不存在。
所有的情节都围绕“新闻”展开,所有人的生活,都被和上班有关的事宜严丝合缝地填满。
导演更是在采访时坦言:如果你真上过班,就知道不可能也没心思在公司谈恋爱。
某程度上,这样的处理,也契合了当代人对于情感关系的低需求现状。
![]()
不同于男性角色较为单一的性格,剧中每位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立体度都有迹可循。
文慧心可以为了查清真相,直接追到当事人患病母亲面前,间接导致当事人死亡。
说过要为当事人讨回公道,但得知讨回公道需要自己和前东家联合,会斥责下属“不懂得符合经济效益”;
![]()
曾经为了工作撇下男友,面对对方乞求仍然决绝离去的张家妍;

第一部里,对于女性工作能力的终极否定嘲讽是“找个男人嫁了吧”…
观众对于“事业脑”设定的青睐,对于婚恋和女性发展的价值观绑定,足以证明,编剧深谙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于自我发展、两性关系和职业规划的倾向。
![]()
![]()
难以判断的是,编剧对故事的处理,是出于对这种倾向和思潮的真心认同,或是一种出于市场偏好所展现的,人物性格特写技能。
但从本剧豆瓣7.9的分数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能够激起劳累的打工人充值会员、守住更新的动力,除了刺激反转的职场政治生态剧情,还有观众投射在女性角色身上的能力、理智、情感、未来愿景。
![]()
分众时代,观众早已根据各自的价值取舍,作出观影判断,也早已厌恶从学术和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喜欢的影片作品作出指教和点评的行为。
无论职业剧和职场剧的细微差别在什么地方,无论它是否客观呈现了生活,无论故事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是基于尊重还是迎合…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在类型观影偏好分层如此鲜明的环境,我们的市场或许会迎来越来越多的,类似的“强者叙事”。
某程度上,这样的叙事熨合了年轻一代的思潮,和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前后的作品,已经划分了明显的差异。
但作品、现实和时代,三者的关系,到底是引领于、落后于还是平行于,起码在短期之内,都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标准答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