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金市场的“爆款神话”,非永赢科技智选莫属!这只基金三季度上演了“逆袭大戏”: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1.66亿元狂飙至115.21亿元,单季暴增9倍,成为全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基金之一。更惊人的是业绩——截至10月21日,年内收益率高达194.96%,三季度收益近乎翻倍,成立以来累计涨幅更是突破234%。
打开基金讨论区,满屏都是“后悔买少了”“要不要加仓”的留言,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风入手,甚至有人把它当成“算力投资必买款”。但热闹背后,疑问也随之而来:这只基金为啥突然这么猛?规模暴增9倍后,还能保持之前的赚钱速度吗?现在跟风追算力基金,是捡钱机会还是高位接盘?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说透,帮你理清思路再下手。
![]()
一、永赢科技智选为啥能“一战封神”?
一只基金能单季规模涨9倍、收益飙近200%,绝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拆解它的“赚钱逻辑”,核心就两点:精准踩中算力风口+基金经理的果敢操作,二者缺一不可。
1. 押对核心赛道:重仓算力产业链,吃满行业红利
永赢科技智选的业绩爆发,本质是“赛道选得准”。它没有泛泛布局科技板块,而是死死盯住了AI算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光通信(CPO)、PCB等领域,相当于精准坐上了算力行情的“火箭”。
从三季报披露的持仓来看,这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全是算力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稳居前三,持仓市值均超10亿元,而且对沪电股份、太辰光等标的的加仓幅度高达数百倍,持仓集中度超过80%。这些企业都是AI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供应商:光模块是数据中心的“通信桥梁”,AI大模型训练、数据传输都离不开它;PCB则是电子设备的“骨架”,算力服务器、路由器都需要大量优质PCB板。
刚好2025年三季度,全球算力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AI大模型从GPT-4向更高版本迭代,参数规模翻倍增长,训练一次模型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上升;百度文心、阿里通义等国内大模型相继开放商用,各大科技企业扎堆建算力中心,光模块、PCB等核心硬件供不应求。赛道风口一到,这些重仓股集体大涨,基金业绩自然水涨船高。
2. 基金经理操作:高仓位+灵活调仓,放大收益弹性
选对赛道只是基础,基金经理的操作才是“放大器”。永赢科技智选的基金经理任桀,有着7年TMT研究经验,对科技产业链的脉搏摸得很准。他的操作风格很鲜明:敢下重注、能快速调仓。
三季度,这只基金始终保持91%以上的高股票仓位运作,几乎没有留多余现金,完全抓住了算力板块的上涨行情。更关键的是,任桀在二季度就预判到“全球模型/应用-算力投入闭环形成”,提前加仓光通信、PCB等标的,等到三季度行情启动时,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他在三季报中提到,AI模型正在通过限流、提价等方式优化价值,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环比增长,这一判断也精准契合了市场走势。
不过要注意,这种“高仓位+高集中度”的操作风格,也是一把“双刃剑”——行情好的时候能放大收益,一旦赛道回调,基金净值的波动也会非常大。这只基金历史上最大回撤曾达到27%,相当于投10万最多亏2.7万,风险等级属于中高风险。
3. 规模暴增的推手:业绩虹吸效应,投资者跟风涌入
业绩好到炸裂,规模自然跟着疯涨。二季度末,永赢科技智选的规模还只有11.66亿元,属于“小而美”的基金;但三季度收益近乎翻倍的消息传开后,投资者开始疯狂涌入,单季度新增份额27.66亿份,规模直接突破百亿。
这就是基金市场典型的“业绩虹吸效应”:投资者买基金总爱追涨杀跌,看到某只基金短期涨幅惊人,就觉得“再不买就晚了”,纷纷跟风入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规模从11亿涨到115亿,翻了10倍,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会大幅增加——持仓标的的流通盘是否能容纳这么大的资金?调仓时会不会因为资金量太大,导致买卖成本上升?这些都是后续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因素。
![]()
二、算力赛道:长期有逻辑,短期有风险
永赢科技智选的爆发,本质是算力赛道的“缩影”。想要知道现在能不能追算力基金,首先得搞懂:算力赛道的高景气度能持续吗?短期有没有潜在风险?
1. 长期逻辑:需求爆发+应用扩容,算力是“硬刚需”
从长期来看,算力产业的增长确定性很强,绝非短期概念炒作。核心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AI大模型的迭代会持续拉动算力需求。现在AI大模型的参数规模已经从万亿级迈向百万亿级,训练一次模型需要消耗的算力呈指数级增长。而且随着模型能力提升,商业化落地加速,从订阅制转向按量收费,企业对算力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大。任桀在三季报中也提到,新云厂商的举债投资、芯片与模型厂商的相互投资,会把全球AI算力投资推向更高水位。
另一方面,算力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宽。以前算力主要用在互联网、科技行业,现在已经渗透到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精准农业等各个领域:工业AI质检需要算力支撑,L4级自动驾驶车辆每小时要处理超100TB数据,甚至农业种植都需要通过算力分析气象、土壤数据。算力已经从“科技专属”变成了各行业的“生产要素”,这种需求增长是长期且稳定的。
2. 短期风险:估值过高+技术迭代,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长期逻辑再硬,也不能忽视短期风险。当前算力基金面临的两大风险,普通投资者一定要警惕:
第一个是估值过热风险。经过三季度的暴涨,算力板块部分细分领域的估值已经不便宜了。比如光模块龙头企业的动态市盈率已经突破50倍,远超半导体行业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的部分增长预期,一旦后续业绩不及预期,或者资金炒作退潮,板块很可能出现回调。
第二个是技术迭代风险。科技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现在的核心技术可能过两年就被淘汰。比如当前算力主要依赖GPU,但如果存算一体、光子计算等新技术取得突破,现有算力产业链的格局可能会被重塑,相关企业的业绩也会受到冲击。对于重仓单一技术路线的基金来说,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此外,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也不能忽视。高端GPU芯片等核心部件仍存在进口限制,一旦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国内算力企业的生产和订单交付,进而拖累相关基金的业绩。
![]()
三、现在能追算力基金吗?分情况讨论,不盲目跟风
回到核心问题:永赢科技智选规模暴增9倍后,现在还能追算力基金吗?答案不是“能”或“不能”,而是要根据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来决定,不同人适合不同的选择。
1. 这类人可以考虑布局,但要控制仓位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考虑参与算力基金,但一定要记住“分批买入、控制仓位”:
有3年以上的长期闲钱,短期内用不到;
能承受大幅波动,比如基金净值下跌20%以上也不会慌;
认可算力赛道的长期逻辑,不是为了赚短期快钱。
对于这类投资者,建议不要一次性重仓买入,可以逢市场回调时分批建仓,比如先投入30%的资金,后续如果板块回调15%以上,再补仓20%,以此降低持仓成本。同时,仓位不要超过自己基金总资产的30%,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 这类人坚决不建议追,容易踩坑
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最好远离当前的算力基金,避免高位接盘:
资金是短期要用的,比如1年内要买房、育儿、养老;
风险承受能力低,平时买债券基金都怕波动,看到基金下跌就想割肉;
只是听说别人赚钱了跟风入场,根本不懂算力赛道的逻辑。
要知道,永赢科技智选近200%的收益是“极致行情+集中持仓”的结果,这种业绩很难复制。如果现在高位追入,一旦算力板块回调,很可能面临“一买就跌”的局面,短期亏损会非常明显。
3. 特殊提醒:避开“规模魔咒”,谨慎追爆款
对于永赢科技智选这类“爆款基金”,还要警惕“规模魔咒”。基金规模太大,会给基金经理的操作带来很多难题:
首先,调仓灵活性下降。规模小的时候,基金经理可以快速调整持仓,抓住短期机会;但规模突破百亿后,买卖一只股票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很容易错过最佳时机,甚至会因为资金量太大,导致买卖成本上升。
其次,持仓可能被迫集中。百亿规模的基金,很难再布局中小盘股,只能被迫配置大盘龙头股,而这些股票的增长弹性往往不如中小盘股,可能会导致基金后续的收益增速放缓。
最后,基金经理经验有待验证。永赢科技智选的基金经理任桀,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还不到1年,虽然短期业绩亮眼,但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应对极端行情的经验可能不足。如果后续算力板块出现大幅回调,他能否有效控制风险,还有待观察。
![]()
四、实用指南:如果要投算力基金,怎么选才不踩坑?
如果你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想布局算力基金,分享4个实用技巧,帮你选对产品、避开雷区:
1. 先看投资方向:聚焦核心环节,避开“伪算力”基金
市面上很多基金都打着“算力”的旗号,但实际持仓却五花八门。选基金时,一定要看它的底层持仓,聚焦算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算力基础设施:光模块、AI服务器、PCB、数据中心等,这些是算力需求爆发的直接受益者,业绩确定性强;
国产替代领域:国产GPU、半导体设备等,契合政策红利,长期增长潜力大;
全球布局企业:有海外产能和技术合作的企业,能规避单一市场波动,分享全球算力扩张的红利。
要避开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表面叫“算力基金”,实际持仓里大部分是消费、医药等无关板块,根本吃不到算力赛道的红利。
2. 再看基金经理:优先选“经验+业绩”双优的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选算力基金,一定要看基金经理的实力:
从业经验:优先选从业3年以上,经历过牛市、熊市的基金经理,这样的经理对行业周期的把握更准,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
历史业绩:不仅要看近1年的短期业绩,还要看过去3年、5年的长期业绩,以及在市场回调时的最大回撤——能涨又能抗跌的才靠谱;
投资逻辑: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访谈,了解他的投资思路。比如他是怎么判断算力赛道的?持仓是集中还是分散?思路清晰、逻辑连贯的经理更值得信任。
像永赢科技智选的基金经理任桀,虽然短期业绩亮眼,但任职时间短,缺乏完整牛熊周期的考验,投资时要更加谨慎。
3. 关注基金规模:避开“太大或太小”的,选“中等规模”
基金规模对业绩的影响很大,选算力基金时,建议避开两种规模:
规模太小的:低于5亿的基金,可能面临清盘风险,而且流动性差,基金经理调仓时容易受影响;
规模太大的:超过100亿的基金,调仓灵活性下降,很难保持高收益增速,容易陷入“规模越大,业绩越平庸”的困境。
建议选择规模在10亿-50亿之间的基金,这个规模既能保证基金经理的操作灵活性,又能避免清盘风险,性价比最高。
4. 做好风险对冲:不要只投算力,搭配其他板块
算力基金属于高波动、高风险产品,单独投资风险太高。建议搭配其他低波动板块的基金,做好资产配置:
可以搭配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基金,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
也可以搭配消费、医药等防御性板块的基金,形成“进攻+防守”的组合。
比如用50%的资金投算力等科技类基金,30%的资金投债券基金,20%的资金投消费基金,这样既能分享算力赛道的增长红利,又能在科技板块回调时,通过其他板块对冲风险。
五、总结:算力基金值得长期关注,但别盲目追爆款
最后回到标题的问题:永赢科技智选单季规模暴增9倍,算力基金还能追吗?我的答案是:算力赛道长期值得布局,但现在不建议盲目追永赢科技智选这类爆款基金,更不能重仓all in。
永赢科技智选的爆发,是“赛道风口+集中持仓+短期行情”的叠加结果,这种极致业绩很难持续。现在它规模突破百亿,面临“规模魔咒”和估值过高的双重压力,后续业绩大概率会回归理性,甚至可能出现回调。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算力赛道——从长期来看,AI大模型迭代、产业应用扩容带来的算力需求,是确定性的增长趋势,算力基金依然是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参与算力基金的正确姿势是:
不追短期爆款,而是选择“基金经理靠谱、规模适中、持仓优质”的算力基金;
不一次性重仓,而是逢回调分批建仓,降低持仓成本;
不单独投资,而是搭配其他板块基金,做好资产配置,控制整体风险。
投资永远是“风险与收益并存”,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一定要守住风险底线。记住:基金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短期的暴涨暴跌不算什么,长期稳健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提醒一句: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仅为科普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具体投资决策请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意见。希望大家都能选对适合自己的基金,在投资路上稳稳赚钱!
请多多关注、点赞支持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