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的会场内,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在回应日本等国对中国提出的所谓人权关切时,孙磊大使当面指出日本“应当正视二战期间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殖民统治的历史”,并首次在国际场合明确将冲绳人民称为“原住民”,要求日本政府“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与歧视”。日本代表坐在原位,脸色微僵,仅作了简短否认,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
![]()
整整一个月后的11月9日,日本右翼媒体《产经新闻》突然发表社论,猛烈抨击中方表态“无法接受”,甚至扬言要让“中国政府撤回言论”。日本外务省在事后回应媒体询问时解释道“因时间有限,无法作出完整说明”,并强调“日本社会并不普遍认同冲绳县民为原住民”。
冲绳原本是独立的琉球王国,自明清时期起就与中国保持密切的朝贡与文化往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以“废藩置县”为名强行吞并琉球,将其改名为“冲绳县”。这段历史在国际法框架下始终存在争议,特别是1971年美日签署《冲绳返还协定》时,只是“行政权交还”,并未经过联合国其他同盟国认可,其法律地位至今悬而未决。二战结束后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领土仅限于本土四岛及附属小岛,冲绳并未明确包含在这一范围内。
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仅承认北海道的阿伊努族是“原住民族”,刻意忽视冲绳人的原住民属性。一旦在国际场合承认冲绳人的原住民地位,就必须直面琉球王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回答1879年的“废藩置县”是否构成吞并。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早在十几年前就建议日本政府“重新考虑冲绳人原住民身份”,但日本官方始终将琉球人排除在外。
冲绳县面积仅占日本国土的0.6%,却承载了驻日美军约70%的军事设施。这种极端不平衡的基地负担带来了持续的社会问题。据冲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21年,驻冲绳美军及相关人员犯下的刑事案件累计达6100余起,其中凶杀、抢劫、纵火和强奸等恶性案件近600起。2023年9月,联合国人权与有毒物品问题特别报告员指出,冲绳美军基地附近的永久性有毒物质超过安全标准32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冲绳居民长期承受的不平等待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