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中南半岛的“心脏”为何跳得如此微弱?老挝一个被泰国、越南、柬埔寨和中国紧紧围住的国家,居然没有一寸海岸线。这种“被包围的内陆”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它在地缘政治方面,仅仅能够充当缓冲国的这一角色。
![]()
而缓冲从来不是免费的——它要用人口、鲜血和沉默来支付。今天老挝全国人口仅约750万(世界银行,2023年),甚至不及中国一个中等城市。
这真的是“天生如此”吗,1778年,暹罗今泰国大军洗劫万象,不仅焚毁皇宫,还将至少10万居民强行掳走。
![]()
这相当于当时老挝三分之一的人口一夜蒸发,而北部的琅勃拉邦,却沦为了暹罗的附庸,只能苟延残喘着。
几十年后,越南阮朝借机向东进行扩张,于1830年代在甘蒙以及川圹等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这一政策,进而直接将老挝东部纳入到其行政管辖的范围之中。
![]()
学者DavidKWyatt指出,这一时期,老挝人口首次跌破50万,传统的社会结构被完全地打碎了。试想当一个国家,频繁地被南北两方,强大的邻邦“抽取血液”,它还能够凭借什么,来延续和发展呢?
你是否也觉得,老挝的“小”其实是被邻居轮流定义的?
![]()
1893年法国人来了,却没有带来救赎,反而把老挝变成一块“资源提款机”。殖民者将老挝划为法属印度支那的边缘地带,重点开发橡胶与柚木。为维持殖民机器的运转,人头税将农民压得几乎无法喘息,成年男性被强行征召去修建滇越铁路。
![]()
据法国殖民档案记载,筑路工人,疟疾死亡率高达30%。
耶鲁大学东南亚史教授BenedictAnderson曾说:“法国人并未有意去构建老挝,仅仅希望让它,平平静静地淌血。”结果呢1900年到1950年,老挝人口年均增长率几乎为零。
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老挝青年,是选择留下来种地呢,还是冒险逃进那深山之中?
![]()
更惨烈的情况还在后续。在1955到1975年这个时间段,冷战把老挝转变为了一个隐形的战场。美国在此投下了2.7亿枚炸弹,并且执行了58万次空袭——人均所遭受的挨炸量,是二战广岛遭炸量的20倍。
东部高原沦为“无人区”,农田变弹坑,这时30万北越军队长期驻扎在“胡志明小道”,一边强制征收粮食,一边强行征召民夫。老挝官方后来承认,约有7万人失踪
![]()
泰国于边境处,默许了反共武装训练营的存在。在1970年代,曾收容老挝难民,一度人数达到30万之多。哈佛学者ChalmersJohnson犀利指出:“老挝不是旁观者,而是冷战最被牺牲的棋子。”
面对如此三重绞杀一个国家还能如何喘息?1975年巴特寮革命成功,废除延续六百年的君主制。新政权对旧精英展开了清洗行动,王室、贵族以及僧侣,都被送去进行劳改。
恐惧之下,近4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逃往泰国、美国和法国。
![]()
这些人大多是受过教育的城市居民以及少数民族,他们的出走,不仅仅是人口方面的流失,更是国家在智力资本层面的崩塌。
人类学家GrantEvans感叹:“老挝失去的不只是人,更是重建社会的能力。如果换作是你,会在政权更迭之时,选择留下重建呢,还是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
老挝的人口困境,从来不是“自然规律”,而是一道,用地理、殖民、战争和逃亡写就的残酷公式:内陆的心脏×殖民的抽血×冷战的炸弹×邻强的驻军=人口天花板。
它被反复地切割,被不断地吸血,遭受着轰炸,被彻底地掏空,不过却一直都无法拥有那完整的主权叙事。
![]()
今日当人们在讨论东南亚经济奇迹之时,老挝始终处于一种较为沉默的、像是配角般的状态。但我想说: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不该由它邻居的野心决定。
老挝所需求的并非是怜悯,而是得以被看见——看见它究竟怎样在那狭窄的缝隙之中存活下来,又怎样在那破败的废墟之上再度重新开始呼吸。
你愿意重新认识这个被遗忘的中南半岛之心吗?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法国殖民档案馆;老挝政府1976年人口报告;耶鲁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冷战档案项目)
声明:文章内容90%是作者原创的,少量数据、素材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是作者严格审核跟复核的。文章里的图片、视频素材都来源自真实素材或AI原创。文章内容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