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链”上质量 陇品甘味
甘肃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质量强链工作取得新突破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始建于1953年的“装备中国功勋企业”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集团”),正在谱写“智能”“绿色”新篇章。
兰石集团围绕质量强链,在海上能源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其绿氨合成与海水制氢技术依托计量精准控制实现规模化高效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绿醇合成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新能源应用提供新路径……该公司以标准化体系为支撑,结合检验检测与计量技术,构建了深远海能源开发成套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与技术创新,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兰石集团的优异成绩,是甘肃省全面推进质量强链工作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2025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通过政策引领、协同创新、品牌培育等多项措施,在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标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赋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夯实基础 协同推进以质强链
作为链主企业,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质量基础设施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打造智能计量及检化验管理系统,系统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了产业链质量要素协同发展。
甘肃省计量研究院针对石油化工领域计量溯源难题,联合高校与企业攻克石油含水率测试仪校准技术,获3项专利授权,实现测量技术自主可控,推动了产业链质量提升与关键技术自主化。
无论是筑牢质量基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还是以计量技术创新助推质量强链,都是甘肃在质量强链工作中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应用的具体实践。
甘肃省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资源,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不断拓展“陇质惠”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技术服务;持续强化面向新兴产业的质量技术支撑,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技术创新联合体。
不仅如此,甘肃省还创新构建“省级统领、市州支撑、县域核心”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搭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共建质量管理平台,共享数字化成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一链一策 重点产业质效齐升
在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大屏幕上,每台在用、在生产和在研设备的数据都在实时更新,展示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创新实力和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的成果。
在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这家甘肃省唯一一家高可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检测、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全产业链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
无论是“大块头”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技术突破,还是小芯片方寸之间的质量创新,都与甘肃省在质量强链工作中“一链一谱一策”精准施策密不可分。
该省聚焦有色冶金、中医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14条重点产业链,为每条产业链量身定制提升方案,如新能源产业链重点突破储能技术瓶颈,中医药产业链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共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810个,培育链主企业211家。
甘肃在重点产业全面发力、精准施策、靶向提升,取得了质效齐升的良好效果:产业链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攻克“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等十余项技术难题,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4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为969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8.7%,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尤为突出,该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5991万千瓦,装机占比63.4%,居全国第二位;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1项,在中医药、核技术等领域提出国际标准储备项目12项;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静宁苹果”“兰州百合”“甘谷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质量强企强链强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