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费城船厂被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收购,肩负着复兴美国造船业重任的关键项目,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我们在技术能力、劳动力和设施方面都存在重大不足。"当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公开说出这句话时,特朗普政府刚刚宣布的核潜艇建造计划就已经陷入了尴尬。
这位韩国防长口中"不足"的费城造船厂,正是特朗普寄予厚望、要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核心项目,而承担这个重任的韩华海洋,从未建造过一艘核动力潜艇。
这场始于1亿美元收购的工业复兴实验,正在变成一次前所未有的豪赌。
![]()
费城造船厂的历史几乎就是美国造船业的缩影。这座起源可追溯到《独立宣言》签署之前的船厂,曾是创建美国海军的重要基地。
二战期间美国造船业达到巅峰,1944年一年内造出50艘护航航母和767艘驱逐舰。
1920年的《琼斯法案》成为美国造船业长达百年的"紧箍咒"。这部本意保护本土产业的法案,导致美国造船成本比其他国家高出20%以上,直接造成产业急速衰落。
数据对比触目惊心:美国目前仅制造全球不到1%的船只,而中国占约60%,韩国占22%。中国的航运能力是美国的230多倍。
更美国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面临12至16个月延误,设计成熟度不足、供应链挑战、熟练工人短缺,这三重困境让美国造船业陷入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把复兴美国造船业的希望,寄托在了韩国身上。
![]()
2024年,韩华海洋以1亿美元收购了亏损的费城船厂,但真正的投入远不止于此,韩华计划向该厂注入50亿美元,目标是将年产量从目前的1艘商业船只提升至20艘。
费城船厂现在一年的产量,大约相当于韩华在韩国一周的产量。
今年夏天,韩华订购了十几艘中程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这是美国几十年来最大的单次船舶采购,首艘船计划2028年交付。
目前费城船厂约有100名韩国员工,占比不到总劳动力的10%。
自韩华收购以来,船厂学徒计划申请人数增加了两倍,数百人争夺每期25个名额,起步年薪约4.8万美元。
![]()
就在商业造船计划刚起步时,特朗普又增加了一个难度极高的任务:建造核动力潜艇。
韩华此前从未建造过核潜艇,而美国对核技术一直严密看守。
韩国国防部长安圭伯在国会明确表示,韩国在核潜艇领域拥有30多年技术积累,"在韩国建造更为合适",费城船厂在技术、人力、设施方面都存在重大不足。
这番话背后是韩国自己的核潜艇梦想。2003年韩国启动"362工程",计划部署3艘4000吨级核潜艇,但因国际压力下马,搁置了20余年。
韩国技术上已"只差临门一脚",主要是缺核燃料和美国政策松绑。
虽然还差临门一脚,韩华还是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十年内实现每年制造2至3艘核动力潜艇。
但参照AUKUS项目,澳大利亚获得8艘核潜艇的20年成本高达2680至3680亿美元,涉及核扩散等复杂问题。这个前车之鉴表明:核潜艇项目不仅技术难度极高,成本也高得惊人。
![]()
特朗普政府寄予厚望,但业界并不完全看好。野村证券分析认为,韩国帮助美国可能威胁自身船厂盈利。
韩国国内观察人士呼吁谨慎,有学者指出韩国造船业"近十年处于危机状态",刚出重症监护室就被委以重任。2024年数据显示,韩国船舶交付量占比17%,中国占68%。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对盟友看法悲观,"若交易无法持续十年,就没有经济意义"。
不过韩国将海事伙伴关系视为与美贸易谈判的决定性筹码。2024年12月,美国推出《美国船舶法案》,韩华被视为最大受益者。
美韩合作还包括维修军舰、设计补给舰、培训工人等,费城船厂若成功可能成为其他船厂的典范。
伊利诺伊州参议员达克沃斯表示:"我们能快速造船的唯一方法,就是与韩国这样的主要造船国合作。"
![]()
50亿美元的投资,230倍的产能差距,从年产1艘到20艘的目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乎美国工业复兴、韩国战略布局、中美竞争格局的多方博弈。
特朗普的造船梦能否成真?韩华能否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答案或许要等到2028年首艘船交付时才能更清楚。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场始于1亿美元收购的工业实验,已成为21世纪全球造船业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它的成败,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海事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