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祸再次刷屏:一个女子、一次选择、一场人生的转折
这两天我的手机推送几乎被这则视频攻陷了。
成都,南三环,11月9号下午,一场撕心裂肺的车祸把千万网友吵翻了天。
![]()
关键词很简单——女子在机动车道中间开门下车,被转弯来车直接撞飞5米远。但司机做的下一个举动,比撞人本身更让人三观碎裂:没停车,一脚油门冲过红绿灯,甚至还超了几辆车,消失在车流中。
我反复看了不少个版本的描述,每看一遍,后背都要凉一次。
先说事情怎么发生的吧,细节的恐怖程度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
时间是11月9号,地点南三环路口,车特别多——这很重要,因为这恰好说明了什么叫"麻痹大意"。那辆轿车就直接在机动车车道停了,没靠边,就那么横在路中间。车门一开,女子压根没有往后看一眼的意思,转身就往外走。
没等她的脚完全落地,一辆转弯的汽车来了。
监控记录下了一切。那个瞬间,女子直接被撞飞出去,在空中翻了一圈才落地。现场目击者说,撞击的声音大到路边商铺都听见了——你想象一下,那得是多大的冲击力。
有个骑电动车经过的市民后来回忆:"那司机完全没减速,转弯的时候就跟没看见人一样。刹车距离特别短,感觉人家根本没想让。"
![]()
还有围观群众说女子"落地后一动不动",看起来情况严重到了极点。
这时候本来应该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打120,做应急处理,等警察来,配合调查。
可这司机呢?加速。真的就一脚油门加速了。还超车。还冲过了红绿灯。
多亏路边有行车记录仪,才把他的逃逸路线记录了下来。要不然这哥们儿估计就真的想不起来自己昨天下午去过哪儿了。
![]()
一旦这类事儿上了网,网友的反应永远都是"众生相"。这次也不例外,吵得特别凶。
有人骂女子活该,逻辑很直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能在机动车车道随意开门下车,这是常识啊,连看后面一眼都不会吗?在马路中间下车跟赌命有什么区别?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法律确实有规定,女子的行为确实违规。但这帮网友还有另一套说法,专门怼那个司机。
![]()
有人就想不通——一个正常的司机,怎么可能在撞了人之后还能继续开车?逃逸?那得多大的心理阴影啊。一时间,猜测就来了。酒驾?无证驾驶?吸毒?反正总有什么事儿在那司机身上。
还有更冷静的声音说:本来这哥们儿顶多就是个次责,结果这一逃逸,直接变成主责了。自己作死啊。
我看着这些对立的观点,反而没有那么生气了。生气的点其实不在法律判罚上,而在于这整个事儿反射出来的东西。
![]()
女子为什么敢在机动车道开门?不是因为她作死,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太稀薄了。多少人每天都在这么做?多少人都侥幸过来了,就慢慢觉得没事儿?直到有一天撞到了,才发现安全距离这玩意儿不是摆设。
那司机为什么要逃?这问题更诡异。一个人在撞了人之后,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停车救人,而是逃逸——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能真的有什么东西在身上见不得光。或者,他就是怂,怂到了没办法面对后果的地步。
但最扎心的是——明知道是逃逸,一个按照常识应该被立刻追捕的人,结果呢?到现在都没有公开说被抓了。这多让人无力啊。
![]()
我琢磨着这事儿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个什么社会啊?
一个女子可以无视交规,可能因为无知,可能因为麻痹。一个司机可以撞人就逃,可能因为害怕,可能因为本来就有问题。两个人的错,最后受罪的是谁?还是得自己承受一生的伤痛或者法律的制裁。
这不是在给任何人辩护。女子违规了,司机逃逸了,这两件事都没有争议。但如果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都能再强一点,安全意识都能再高一点,责任意识都能再深一点,这样的悲剧会不会就少一些?
行车记录仪留下了证据,这很好。网友的讨论也很热烈,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监督。可问题是,等到真的出事了,一切都晚了。
![]()
现在等等看吧。官方通报怎么说,法院最后怎么判,逃逸司机有没有被找到——这些都决定了这个事儿的最终走向。
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话听了多少年,可每次都觉得是在等一个更新的版本。希望这一次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
但最重要的还是——每个在路上的人都要想想自己。上车系安全带,下车想好地方,开车多留神,走路多看眼。好像这些话我们都听过一万遍了,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呢?
评论区聊聊吧,你怎么看这事儿?觉得谁该负更多的责任?或者,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危险举动,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