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快要进入寒冬了,女儿急切的问我,今年冬天会下雪吗?
这也是每年女儿冬天都要问的一个问题,她每年冬天都期望着能下雪,但是在湖南的冬季,雪很少,不仅下的少,而且雪量也不大,可能地上就白一下,然后就停了,这样的雪根本就不好玩!
![]()
我也记得在我小时候,冬天一到同样也最盼着下雪,当时的雪很大,一觉醒来天地白茫茫一片,积雪能没过膝盖,打雪仗、堆雪人能玩一整天。
可如今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大雪成了稀缺景观,特别是在南方很多地方好多年都未必会下一场雪了,就算偶尔飘落的雪花也多是“落地即化”,再也难寻儿时银装素裹的盛景。
其实这并非错觉,而是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调整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我们要先搞清楚,降雪的形成需要三个关键条件:充足的水汽、0℃以下的低温环境,以及足够的冰晶核。
小时候的大雪,正是这三个条件完美契合的产物——冷空气强势南下带来持续低温,南方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两者在高空相遇,便形成了漫天飞雪。而现在,这个“降雪组合拳”却越来越难实现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
首先,全球变暖是最核心的推手。地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会增加7%,看似水汽更充足,但温度升高让降雪的“温度窗口”变窄。
很多地区冬季气温常徘徊在0℃以上,在南方冬季能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地方很少,这样原本该是雪花的降水,在下落过程中就融化成了雨夹雪或雨水。
更关键的是,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融化,引发“极地放大效应”,北极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使得束缚极地冷空气的西风带变得不稳定,极地漩涡减弱,冷空气难以持续南下,反而让暖空气频繁占据主导,冬季整体偏暖成为常态。
大气环流的异常波动也让大雪变少。近年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时常加强,导致我国北方多地受异常北风控制,水汽输送被严重抑制,空气变得干燥。
![]()
就像2024年冬季,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9成,37个观测站整季无降水,这种“干暖”格局让降雪失去了必要的水汽基础。
同时,气候变暖让大气环流更紊乱,冷暖空气交汇的频率虽可能增加,但多是短暂碰撞,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降雪条件,反而容易出现“骤冷骤暖”的极端天气。
城市化进程也在悄悄影响降雪。城市里高楼林立、道路硬化,工业生产与汽车尾气排放让“热岛效应”愈发明显,市区气温比郊区普遍偏高2-3℃。这看似微小的温差,足以让雪花在落地前融化,即使形成积雪也会快速消融。
此外,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干扰冰晶核的形成,影响雪花的凝结生长,让降雪变得稀疏零散,难以形成大面积厚雪。
不过有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全球变暖并非让所有地区降雪都减少。我国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强降雪量反而呈增加趋势。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水汽供应充足,变暖带来的更多水汽与冷空气相遇,反而容易形成暴雪。
但对人口密集的华北、黄淮等地区来说,降雪日数和强度都在减弱,也就难怪大家普遍觉得“大雪变少了”。
小时候的大雪,是特定气候条件下的美好馈赠。在当时哪里有什么汽车,空调也没人用!
可是如今,大路上都是汽车,家家户户都有了空调,还有这么多的工厂等,再加上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下雪就变得少见了!估计以后下雪的地方还会减少,到时候很多地方都难见到降雪了,更别说大雪了!
你家乡近年下雪了吗?又有多久没有下雪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