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行进中国|宁夏青铜峡:千年古灌区 农事开新篇

0
分享至

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

秋去冬来,记者沿着与古灌区并行的京藏高速,从银川出发,向南行驶约60公里,到了宁夏青铜峡市。

进入青铜峡,黄河自南向北蜿蜒而过,两岸沟渠纵横;车行至青铜峡腹地,阡陌纵横的农田一望无际;移民村里热热闹闹,农贸市场吆喝声此起彼伏;鸽子山下,酒庄错落有致,风格迥异;在顺宝公司,尝一口富硒鸡蛋,与移民聊幸福生活,深感好日子还在后头。


青铜峡水利枢纽。牟将摄

这片被黄河滋养了千年的土地,是宁夏引黄灌溉“九渠之首”的所在地,是“塞上江南”的起点。

(一)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中部,是宁夏吴忠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东接吴忠市利通区,南连中卫市中宁县,西靠内蒙古境内的贺兰山,北邻银川市永宁县。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黄河水流经此地,一泻千里,造就了十里长峡。夕阳西下时,霞光与河水相互辉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之色,此地因此得名青铜峡。

“先有青铜峡,后有宁夏川”。

这句话,道出了青铜峡与宁夏农业文明的深厚渊源。黄河穿境而过69公里,自秦汉起,先民在青铜峡开掘了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古干渠,因此青铜峡有“九渠之首”、贡米之乡、塞上明珠之誉。

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也是黄河干流上的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据《宁夏引黄灌溉发展与工程遗址保护》一书记载,“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000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的、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

(二)

青铜峡,这片被黄河水润泽的土地,在“十二五”时期,迎来了一批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移民。

2013年,宁夏将同心县田老庄、王团、预旺3个乡镇12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的老百姓搬迁至此,并命名为同进村,寓意与全国人民一同进步,迈入小康生活,过上幸福日子。

如果说搬出大山,到新家园是挪穷窝,那么能致富,则是拔穷根。为了让移民群众增加收入,当地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通过种植经果林、转移劳动力赴外地务工、在青铜峡本地企业务工等形式,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在经果林,当地组织老百姓采摘苹果,按照不同类别分装。“摘一天苹果,能挣120元。”同进村村民马娟说。记者所在的经果林基地,可以解决近200人的就业。

“我们村产的苹果,香甜可口,欢迎大家来品尝。”在青铜峡镇同进村的优质苹果基地,基地负责人徐建中说,苹果已经上市,销路不错。


移民村的经果林。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据了解,2020年青铜峡市在青铜峡镇同进村投资五千余万元,建设5020亩经果林种植基地,该基地是宁夏目前规模最大的经果林种植基地之一。据基地负责人徐建中介绍,当地采用了矮化密植等先进栽培技术,并配套完善的道路、滴灌及智能化设施。

今年,青铜峡镇创新实施“龙头企业引领+多元主体联动”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冷库、分拣车间等实现了全产业链升级,与山东水发浩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整体出租、企业规模化运营与村集体特色经营双轮驱动,年均带动周边农户务工200余人,户均增收超2万元。

(三)

宁夏当地人,提起青铜峡,一般会想到当地的大米、西红柿、工业等,然而走进青铜峡市恒源林牧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基地,消毒通道的风幕机嗡嗡作响,透过玻璃幕墙,奶牛正有序站在转盘式挤奶机上,乳白色的鲜奶顺着管道流入储奶罐,整个过程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

“我们日产鲜奶276吨,乳脂肪率能达到4.1%。”公司负责人王文源介绍,该公司2013年成立后,先后投资9.32亿元,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存栏奶牛16100多头(泌乳牛8900头),配套了8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建成一家集畜牧养殖、农业种植、亲子休闲、科普研学、户外拓展、生态康养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实现了“养殖—粪污—有机肥—种植—饲料”的循环模式。

如今,这里不仅是生态农场,还带动了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每月有38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四)

“以前在同心县老家,住的是土坯房,种的是旱地,一年忙到头,还是穷得叮当响。”同兴村的村民马玉梅说,移民村有打工的地方,一个月的收入胜过以前一年的收入。

同兴村与同进村,是“十二五”期间青铜峡规划建设的生态移民村,共安置移民2777多户11000多人。刚搬迁时,村民们虽然住上了新房,但“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那时候村民们没事干,有的蹲在村口晒太阳,有的还想回老家。”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党委书记王浩说,为了让移民“稳得住、能致富”,村里先是盘活土地资源,将耕地集中流转给专业组织,然后发展经济林、设施温棚和养殖圈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设施温棚。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产业,鼓了老百姓的口袋;文化,富了老百姓的脑袋。在同兴村的文化广场上,有文艺演出时,各族群众围在一起观看,跟着音乐打节拍、叫好;在移民村设立警务室,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约四会”制度,长期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等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丧嫁娶的“零彩礼”政策让村民们减轻了负担。

有了产业,有钱挣,老百姓一心谋发展,王浩说:“移民的心,就定了,也就稳得住了。”同时,如何让移民群众更好地融入,青铜峡还通过在移民村建集贸市场,让老百姓通过商贸往来更好融入;在移民村建中心小学,让移民村附近的各族群众的孩子到移民村上学,通过教育融入;在移民村建卫生室,通过医疗强化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从“收入低”到“能致富”,从“各过各”到“共交融”,如今这两个移民村,用生动的实践,书写着民族交融、共同致富的故事。

(五)

在康农种业(宁夏)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验室里,质检部负责人马清和质检员杨韬在做玉米种子芽率试验。


质检员杨韬在做玉米种子芽率试验。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从我们目前的实验数据看,这一批次的种子发芽率很好。”马清与实验室的同事,用不同颜色标注来自不同产区的玉米种子,认真做着对比,不时用笔记录着观察数据。

在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覃远照拿起一袋玉米介绍:“一袋装5300粒,一袋能种一亩地,发芽率98%。”

“我们总公司在湖北,之所以选择青铜峡,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和气候优势。”覃远照说,青铜峡地处西北,光照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玉米制种,而且靠近乌玛高速、110国道,物流便利,能辐射整个西北地区。


康农种业(宁夏)公司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穆国虎摄

覃远照虽是南方人,但他已在青铜峡生活了十几年。“以前,我就在青铜峡做玉米种子,对这里比较了解,所以有了在这里投资建厂的想法。”覃远照说,2023年2月,他们注册成立了康农种业公司,投资1934万元,建设育种研发中心,配套育种实验室、气候实验室、检验室,搭建信息数据平台系统。

“未来,我们可年审稳定高产优质玉米品种2到3个,年种子加工能力增加2.5万吨,将成为宁夏加工能力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厂。”覃远照说。

据统计,近年来,青铜峡市共引进制种企业15家,年加工种子4700万公斤以上,综合产值达16.5亿元,带动5700农户从事制种业。

(六)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富硒鸡蛋、免洗白条鸡和生物有机肥。” 在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连福介绍,该公司目前饲料年加工5万吨、存栏青年鸡养殖45万羽、存栏产蛋鸡养殖110万羽(在建20万羽)、生产鲜蛋1.7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


顺宝公司白条鸡生产线。青铜峡市委宣传部供图

顺宝农业成立于2001年3月,最初只是一个小养鸡场,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饲料加工、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李连福介绍,为了提高鸡蛋品质,他们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研发出无抗养殖生物饲料,还建成了智能化鸡舍,现在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都能自动控制,鸡蛋捡完后直接通过传送带送到分拣线,全程不落地。

在有机肥生产车间里,鸡粪经过发酵、烘干,变成了有机肥。“我们生产的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养殖废弃物的问题,还能卖给周边农户种庄稼,形成了‘养殖—粪污—有机肥—种植’的循环。” 李连福说,如今公司不仅带动周边200多名移民就业,还通过“龙头企业+村镇集体”的模式,投资运营“青铜峡市邵岗镇乡村振兴青年蛋鸡养殖”项目,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益。

(七)

此次采访最后一站是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

为何叫鸽子山,据传过去山梁上多野鸽子窝,鸽子在此栖息出入,所以当地人叫作鸽子山。

鸽子山,还有鸽子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位于贺兰山东麓、北纬38度线附近的鸽子山,也是种植酿酒葡萄的好地方。

“鸽子山区域,年均日照3014.2小时,昼夜温差13℃,土壤是淡灰钙土、砂砾土,特别适合葡萄生长,适合种植酿酒葡萄。”青铜峡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乾说,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定的八个产业镇之一。

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酒庄相对集中、毗邻乌玛高速、110国道,附近还有鸽子山遗址、明长城、庙山湖寺等历史文化遗产。

鸽子山曾是一片戈壁荒滩,历经4年的精心规划与紧张建设,这座规划占地面积1489亩、总投资30亿元的葡萄酒文旅小镇已初具规模,设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娱乐三大分区,目前成功吸引8家酒庄入驻。


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里的酒庄。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接待大厅,当地产的葡萄酒、文创产品是游客的首选。“我们的葡萄酒,单宁柔和,果香浓郁,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拿过很多金奖。”赵乾说,除了酿酒,他们还开发了葡萄酒品鉴、采摘体验等项目,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来的游客逐渐增多。

小镇的星空营地旁,几顶帐篷已经搭好,远处的明长城遗址隐约可见。“我们把葡萄酒产业和文旅融合,游客可以在酒庄品酒,在星空营地露营,还能去明长城遗址参观,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赵乾说。

青铜峡,因黄河峡谷而得名,因黄河水而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与引黄灌溉有关。在这里,黄河水不仅滋养了农耕文明,还孕育出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移民村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还走出了民族交融、共同富裕的道路;戈壁滩不仅变成了葡萄园,还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5082文章数 2007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