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成了孩子眼中的光。本报记者 刘心杨摄
□本报记者 董新英 刘心杨
两个人,七年,带领一批又一批“村里的孩儿”,歌唱家乡,歌唱梦想。他们凭借一首接一首的原创歌曲,走出校园,漫过家乡的田野,走上一个又一个闪耀的舞台。
音乐启航,是在2019年。李平和张雨,两名“90后”,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走进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儿啥。”面对镜头,谈起组建“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的初衷,李平总是这样朴素地表达,犹如当初走进这所学校时最朴素的愿望。
“音乐班的LOGO是我设计的,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再加上‘村’字的首字母C,寓意着村里的孩子们飞出农村,飞向更广阔的未来。”李平说。回想起最初成立音乐班的时光,李平和孩子们的故事一幕幕闪过。
从最开始跑调,到勇敢开口,再到唱响全国,淳朴的乡村孩子在音乐班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李平说,在教唱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歌词不适合孩子传唱,就和张雨老师修改歌词,加上流行的元素,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童心向党。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李平有了“让声音飞出去”的想法,就在网上注册视频账号,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村里的孩儿”成名了。2021年12月,李平和乡村的孩子们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星光大道》栏目,登上央视舞台,获得“星光大道”周冠军。
在202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发布仪式上,“村里的孩儿”音乐班学生代表现场说了这样一段话:“谢谢您老师,你们用音乐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谢谢您老师,你们用歌唱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谢谢您老师,你们带我看到了远方的世界;谢谢您老师,你们就是那‘种星星的人’……”2024年,李平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因为一群孩子,认识一座城市。”时针滴答,时间来到了2025年。属于“村里的孩儿”的时光音乐会一直在上演。这个学校已从小学升级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职业生涯中,两位老师也面对更多的选择,但他们坚定最初的理想,选择继续留在梦想起航的地方,成为任民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式老师。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每天有两个固定练习时间。“吉他、钢琴、架子鼓……我们现在的乐器很丰富。”李平坦言,音乐班最初组建的时候,他们自掏腰包到处“淘”二手乐器。现在,随着音乐班的走出去,他们受到了很多关心和关注,公益捐助让音乐班和学校在服装、乐器等方面的都丰富了起来。
七年来的倾情教授、陪伴,创编正能量的歌曲教孩子们演唱,让孩子们从不会唱、不敢唱到唱出校园、唱出绥化、唱出黑龙江、唱响全国。
“我们都要向着光的方向,就算跌倒也会重新起航,把眼泪都变成闪亮的光,照亮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暖阳下我迎芬芳,为家乡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么宽广,养育了我成长……”这些年,他们改编的流行歌曲有几百首,“村里的孩儿”踏着音符唱响家乡、唱响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