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开始在投资直营酒店上按下了“暂停键”。
日前,伴随着西安旅游宣布终止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原本募资投建17家直营酒店的项目也随之搁浅。
而在3年前定增超5亿要开15家直营店的君亭酒店,在开到第11家之后,也宣布将剩下4家直营酒店的投入使用时间往后延迟两年。
《酒管财经》注意到,在此之前,金陵饭店在北京唯一一家直营店宣布关闭。包括锦江、华住、首旅等头部酒管同样减少直营酒店数量。
直营酒店怎么就不香了呢?未来的酒店又该如何投?
西安旅游放弃了直营店项目
早在2024年1月,西安旅游就打算募资不超6个亿,然后用其中的4.2亿在未来三年内投资建设17家直营酒店。
这一项目主要针对该公司旗下的“万澳系”酒店品牌扩张,涉及旗下高档酒店(万澳行政公寓/铂金万澳)、中高档(万澳酒店)、中档酒店(万澳致选酒店)等“万澳系”酒店品牌。
![]()
“万澳系”旗下品牌 图源:万澳酒店集团官网
但是,直到今年11月,这个定增一直没有落地。无奈,西安旅游选择终止,并旋即又推出新的定增方案,募资不超3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酒管财经》注意到,西安旅游2024年的定增,是面对不超35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但迟迟未果。而刚刚推出的2025年定增,发行对象则是自己的控股股东——西旅集团。后者将以现金的形式直接认购。
果然,在外面搞钱受阻之后,最后兜底的还是自家人。
只是,一兜一转之间,去年打算建设的17家直营酒店项目,就这样被剔除掉了。这种差别背后,多少可以看出资本方面对于直营酒店的态度。
西安旅游倒也没说直营店不能做了。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鉴于行业形势及公司经营情况,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目的、基础均已发生变化。
如果此前看过《酒管财经》推送的《君亭直营店有点开不动了,压力来到莫鑫亨这边》文章,便会觉得上述理由是多么的似曾相识。
3年前定增超5亿要开15家直营店的君亭酒店,在开到第11家之后,宣布将剩下4家直营酒店的投入使用时间往后延迟两年。
君亭酒店给出的理由也是:“延期系基于外部市场环境波动与内部品牌战略衔接的审慎决策。”
而对于西安旅游来说,酒店业务虽是核心板块,但在行业的存在感并不算强。
在2020年,西安旅游推出“万澳系”品牌。在疫情袭扰中问世,成长速度可想而知。
在2024年,西安旅游的酒店业务营收为1.36亿,同比下滑9.92%。利润更是为负,毛利率为-10.93%。
到了今年上半年,酒店业务仍未好转。营收为5331.84万元,同比下滑26.87%。毛利率也跌至-12.54%。
除此之外,西安旅游也变得“保守”起来。
![]()
图源:西安旅游公告
在2024年定增方案中,该公司只有1.79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而在最新的2025定增方案中,全部募集资金(3亿元)都投到了上述项目上。
从定增方案的调整可以看到,西安旅游已经由原本的“野心勃勃”转向了求稳务实。
酒店直营不香了?
仔细梳理酒店集团这些年的动作便会发现,直营酒店项目的投资越来越小。直营门店占整个集团的数量占比也在逐年下滑。
君亭酒店靠直营起家,正在阶段性地放缓直营开店节奏。上文已有提到,这里不再赘述。
今年1月,金陵饭店将位于北京的直营门店关闭,并且是在付出1500万赔付金的基础上。
巧合的是,金陵饭店在相关公告中也提到,该酒店所处区域外部环境及配套条件发生变化,同时结合公司对未来经营趋势的判断,决定终止经营该项目。
我国头部酒店集团也不例外。
锦江酒店:
在2024年,有限服务型酒店中直营酒店减少75家,直营门店占比为5.11%;在今年上半年,直营酒店减少43家,直营门店占比为4.66%。
首旅酒店:
在2023 年1-12个月开业18个月以上酒店中,直营酒店数量为608家,直营门店占比为13.17%;在2024 年第四季度开业18个月以上酒店中,直营酒店数量为574家,直营门店占比为11.48%;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业 18 个月以上酒店中,直营门店为559家,直营门店占比为10.60%。
华住集团:
在2024年,华住直营门店数量为633家,直营门店占比为5.68%。截至上半年,华住拥有547家直营酒店,直营门店占比为4.55%。
不难看出,我国头部酒店集团的直营门店数量在减少,直营门店占比在下滑。
这类酒店集团属于专业的酒店品牌公司,它们完全有能力做好直营门店,但是它们的发展重点显然不在于此。
而对于很多酒店业主集团——万达酒店发展、金茂、富力等来说,剥离重资产的趋势更加明显。
《酒店财经》总结,在我国高端酒店、全服务酒店领域,酒店物业开发商、酒店业主方以及酒店品牌,将会逐渐形成三方分离,但又会在后续实际运营中相互配合。
通俗地讲,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将不会直接持有酒店物业,而是将这些物业资产分散到不同背景的业主身上。而新业主又会选择与专门的酒店品牌运营集团合作。
当地产红利、租金红利褪去后,上述酒店投资最终必须得回归到酒店运营最原点的位置。
专业酒店品牌管理集团迎来春天
但是,并不说所有人都不做直营酒店了,而是直营酒店所被赋予的使命发生了改变。
《酒管财经》认为,集团层面的直营酒店,目前更多是为了跑通模式,为后续的加盟做样板。
比如同庆楼。
该公司在这两年发力宾馆业务,大多是直营和自持物业的模式。它们的逻辑就是,通过直营门店打出声量,然后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和投资人进入。
另外一个则是朗廷集团旗下的毅风酒店。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品牌,它们就计划花费三年时间,以直营店形式投入装修成本开30到50家店。在此过程中,打磨产品捋顺品牌落地流程,以便于之后走轻资产运营。
同样,头部酒店集团新开的直营店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新品牌以及老品牌的新升级版本身上。
这些动作传递出很多信号。
《酒管财经》的理解是:
第一,专业的酒店品牌管理集团将成为未来连锁化、轻资产模式输送的主角。
并不是所有的酒店集团都有持续的品牌运营能力,也并不是所有酒店品牌都有未来。
《酒管财经》见到过一家拥有十来家门店的小酒管公司,集体翻牌成某头部酒店集团旗下的中端品牌的案例。也见证部分酒管集团对外挂牌管理但收不上管理费的处境。
![]()
图源:CBRE2025酒店品牌绩效报告
CBRE在《2025酒店品牌绩效报告》中指出,新品牌存活率低于35%,超六成的新品牌生存艰难。
酒店行业进入存量、缩量时代,酒管公司如果不具备庞大的会员体系、中央预订系统,以及强有力的供应链体系,其品牌就很难形成竞争力。
第二,酒店资产投资从开发思维转向经营思维。
一个明确的判断是,我国酒店行业的租金红利已经消失,品牌红利成为投资酒店最具确定性的关键点。
所以,对于全服务酒店和精选服务酒店来说,一定要用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板块,在投融建管退等方面都做到专业化管理。确保既有资产升值带来收益,又能在日常运营获得正向现金流。
所以说,酒店直营“大败局”,不是直营店不能做,而是可以做好直营店的那群人,没有必要大批量做。而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说,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加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