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了中国一次火箭发射失败的事,焦点是民营企业星河动力开发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九运载火箭,这次任务丢了三颗卫星,直接牵扯到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系统。路透社和太空新闻网等美媒很快就跟进,说这是中国商业航天遇到的又一挫折,还提到卫星没能上轨可能拖累相关项目进度。
事情发生在2025年11月10日中午12点02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本来一切看起来顺利,但最后阶段出问题了。星河动力在事后发声明,承认一级到三级都正常,分离也没毛病,四级点火飞了510秒后突然提前关机,导致卫星偏离轨道,最终在大气层烧毁。
美媒像Interesting Engineering还分析,这属于上层级固体发动机故障,常见于快速迭代的商业火箭。
![]()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专注固体燃料火箭,谷神星一号系列从2020年首飞到现在总共22次任务,成功20次,这次是两年多来第二次失手。上次是2023年9月21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一一级发动机喷管烧蚀异常,只飞了67.5秒就姿态失稳,查出来是螺钉孔加工不当。
美媒报道中,Space.com指出,这种小问题放大成大事故,暴露了民营企业高压下质量控制的弱点。星河动力事后说,正在排查具体原因,可能涉及材料或控制系统,预计需要几周时间分析遥测数据。UPI新闻提到,公司正准备IPO,这类失败会影响投资者信心,但中国商业航天整体发射次数今年已超70次,只失败两次,显示出韧性。
![]()
三颗卫星里,两颗是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星高分04C星和吉星平台02A04星,另一颗是中北大学一号。吉星高分04C星是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基于前代04A和04B升级,分辨率0.5米级,集成度高,智能化处理更快,主要用于提供高清影像数据,像灾害监测或农业评估。
中北大学一号是小型立方星,重10公斤左右,带大气探测设备,主要是教育科研用。美媒如Reuters报道,这些卫星总价值几百万美元,丢失后短期内没法执行任务,但中国卫星制造周期短,通常几个月就能重做。星河动力强调,不会耽误后续发射计划,公司有备用火箭库存。
![]()
吉林一号是长光卫星运营的商用遥感星座,从2015年起步,到现在在轨141颗卫星,形成全球覆盖网络。美媒报道中,提到这次损失的两颗本该加速组网,尤其是高分04C星能提升图像质量,平台02A04星是低成本共享型,能载多种仪器,服务像启东市的城市管理和海洋监测。具体来说,平台02A04星设计用于动态跟踪建筑变化或违规拆除,帮地方政府提高效率。现在丢了这两颗,组网进程肯定慢下来,本来计划年底前扩容,现在得推到明年初。
长光卫星在10月底还为它们办出征仪式,展示技术规格,但失败后得从头来过。知乎和网易文章讨论,这类失利会增加成本,但吉林一号有冗余设计,现存卫星能部分顶上,覆盖率降幅不超过2%。
星河动力在商业航天圈算领头羊,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功率90%以上,但两次失败都发生在关键阶段。美媒如Caixin Global说,公司正探索融资,这次事故前正谈上市,可能会让估值打折。相比SpaceX早期,猎鹰一号也失败多次,中国民营起步晚,但发展快,2025年已占全国发射三成。卫星损失后,长光得评估备用方案,可能转用引力一号或长征系列火箭。
上个月,吉林一号刚通过引力一号遥二发了江苏地质号,也就是吉星宽幅02B07星,扩展宽幅成像。现在高分04C星没了,某些区域高精影像间隔从一天变两天,影响气象或矿产应用,但整体服务没瘫痪。
![]()
排查过程会涉及专家组,分析发动机关机数据,可能发现燃料不均或传感器故障。星河动力以往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像2023年那次后优化了加工流程,这次估计也会升级四级设计。美媒Interesting Engineering对比,美国火箭失败率早期更高,但通过迭代降下来,中国也在走这条路。吉林一号项目资金足,2024年融资超10亿,能快速重制卫星。平台02A04星创新点是共享接口,支持第三方载荷,这次丢了验证机会,但长光实验室有库存组件,三个月内能出新版。
![]()
商业航天风险高,谷神星一号用固体燃料,优势是响应快,但上层级稳定性难控。美媒报道强调,中国2025年发射次数超美国,但可靠性还需追赶。这次失败后,星河动力股价小跌,但没崩盘,行业观察者认为会推动质量升级。
吉林一号贡献大,提供联合国环境数据或一带一路沿线支持,损失虽有,但弹性强,历史中克服过疫情延迟。卫星保险会盖部分损失,每颗估几百万,长光计划2026年补发,利用类似火箭。
星河动力承诺避免重复错误,继续执行任务。长光卫星会调整设计,增强耐久性,确保吉林一号到2030年达300颗。整体,中国商业航天通过教训提升,未来几年发射频次会增。
![]()
对吉林一号来说,影响主要在时间上,组网慢几个月,但不致命。现存141颗中,90%正常运行,提供4K视频和亚米图像。损失导致亚洲覆盖间隔稍长,但地面站能临时补数据。项目合作伙伴多,启东服务会用现有卫星顶住。星河动力和长光合作密切,这次后会加强协调,避免依赖单一火箭。美媒报道中,指出中国航天目标广,如月球基地,但商业部分更注重实用。
失败虽短暂,但暴露瓶颈,星河动力得强化测试,四级发动机是关键。吉林一号竞争力在高频重访,每天全球扫描,这次事件刺激升级,如加抗辐射层。长光会分析设计短板,推动项目稳健。行业看,民营火箭企业积累经验,中国起步2010年代中,后劲足。美媒常提马斯克,但SpaceX也从失败起步,实力需时间攒。
失利提供机会,星河动力会迭代火箭,长光加速卫星生产。吉林一号继续推进,保持遥感领先。美媒报道客观,聚焦技术而非其他。中国商业航天远比想象快,几年内会更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