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文龙
10月29日,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专题会议,聚焦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各成员单位同步部署相关整治工作,核心目标直指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为金融市场稳定筑牢防线。
非法金融活动,本质是未经金融管理部门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规定,擅自开展货币、支付、外汇等金融业务的行为。近年来,其形态不断迭代升级,早已跳出传统传销、非法集资的框架,借助互联网APP演化出虚拟货币诈骗、“套路贷”、虚假投资平台等新型模式。不法分子精准抓住公众“求稳求快”的投资心理,以“高额回报”“零风险获利”为噱头,层层包装骗局,不仅伪装性、迷惑性显著增强,还专门瞄准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群体。
非法金融活动危害极大。参与者将承受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同时,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对这类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是必行之举。今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已率先行动,通过发布风险提示、曝光典型案例、联动银行机构开展宣讲等方式,提前化解部分风险隐患。此次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需紧盯风险新特点,扛起监管责任,以果断措施整治APP非法金融活动。同时压实行业监管与地方属地责任,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要求,从监管层面切断非法活动传播链条。
更需清醒认识到,打击是“事后补救”,防范才是“事前守护”,严打与严防必须同向发力,且严防更要走在前面。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以金融教育宣传周等活动为抓手,创新宣传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骗局套路,提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广大金融消费者要主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主动学习基础金融知识,认清非法金融活动“高收益必伴高风险”的本质。日常需坚守“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底线,选择持牌正规机构办理金融业务,从自身筑牢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唯有严打不松懈、严防不缺位,才能形成监管与群众共治的合力,彻底遏制非法金融活动蔓延势头,真正守护好每一位老百姓的“钱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