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保研名额竞争激烈,我还是赞同以绩点为决定性因素的,因为它更公平。
“唯绩点论 ”,确实会产生一定地问题。学生选课,不再关注自己是否能学到有用的技能,而是一门心思地研究哪位老师给分高。学习时也可能为了提升并没有太多意义的一两分,而花费大量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但相比绩点,其他内容的可操作性更强。过于看重其他内容,会引起更多其他问题。看重科研成绩 ,学生进课题组不再关心课题是否有趣、是否能学到东西,只盯着多久能发文章,自己能排几作,挺没有意思的;而有背景的学生一般更容易有发表。
所谓社会实践 ,操作空间就更大了。而大部分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并没有联系。保研选拔标准,本来就不应该考虑。
所以,“唯绩点论”在选拔人才方面确实有一定问题,但它更加公平,我认为可以接受。
更何况,保研也不止获得学校推荐名额这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获得其他学校的录取。据我所知,接收端的院校,并不是只看成绩的,科研成果和面试表现,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保研需要经过“本科院校推荐”和“研究生院校”录取两步。即使前一步离不少学校更看重成绩,后一步更多学校会综合考虑。因此不能说保研选拔标准“唯绩点论”。
要防止部分确有特长但绩点一般的同学遗憾落选,在我看来,没必要在保研选拔标准上做调整,怎么调整都会引起争议;而是应该直接取消“考研”,所有研究生录取都采用“申请—考核”制 。所有人都可以去展示自己的优势,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拔。
我们应该相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考核选拔能力,并不需要本科院校去前置把关,说这些人有资格保研,那些人没有。培养单位认为值得录取的,又何须本科院校设置障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