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校考研复试时特别关注孩子的出身?还有的学校关注孩子的六级成绩,再加上综合能力面试?考研的复试跟初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赛道:初试证明了你驾驭考试的能力,那几门公共课加专业课能考高分,说明你的考试能力不错;而复试关注的是出身、六级成绩和综合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个,关注出身很简单:研究生已经是我国人才的顶端了,博士也是研究生的一种。我们想要的人才,得有天赋、有基础能力。但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天赋很难,尤其是考研的院校,因为没办法用很长时间了解你——万一你是滥竽充数的呢?万一你只是考试能力强,考了高分,实际没天赋呢?
所以,很多大学更倾向于保研的学生,因为了解得更深刻,毕竟这个学生在学校学习几年已经取得了成绩,能证明其有天赋。但对于考研的学生,想知道你是否有天赋,没办法,只能参考你的高考成绩。毕竟高考是相对公平的,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能考进985、211大学,说明你能通过努力把基础学科考好,在省内或市内名列前茅,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天赋。
第二个,为什么关注英语六级成绩?因为考研不限制专业,可以跨专业考(除临床医学等少数专业外),学文的可以跨理,学理的可以跨工,学工的也可以学文。评价一个人,除了天赋,还要看是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看你在大学四年没保研的情况下,是不是玩了四年,只是表面光鲜,实际没什么学习能力。
但如果只看本科绩点,你可能会说:“老师,我倒霉,我学校是双非,想好好学没机会;985大学有好老师、好氛围,肯定比我学得好。我虽然在鸡窝里,但我是鸡头啊。”
所以学校也要兼顾公平,除了天赋,还要看你的学习能力——大学四年,你是不是真正的学习者,不是只会玩的公子。这就要找一个不管什么学校都要学、不管什么学生都要面对的科目。扒拉下来会发现,政治不是每个人都学,数学文科生不学,专业课因跨专业可能不一样,只有英语是必须学的。
所以,不管一本、二本、民办三本,想证明本科四年有学习成果,六级考个好成绩是个凭证。因此,985、211大学很看重六级,因为这能证明你的基础学习能力(保研除外)。
第三个,为什么特别关注综合能力面试?因为研究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我一直强调,研究生是学者。到了研究生阶段,也不叫“老师”,叫“导师”,人家只是指点你自学。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读了研,老师根本不管,只能自己学。”
对呀,你是研究生了,拿着国家补助、奖学金,甚至工资,哪能还指着别人催着干活,肯定得自己努力。而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教师、医生、教授等,前提是懂得配合、懂人情世故、能迎难而上、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但有些学生最缺的就是这些——复试现场三言两语就哭了,或者暴躁易怒,一问三不知,没规划、没目标,除了学习啥也不会,成了呆子;不懂尊重、不懂团结、不懂奋进、不懂配合。这样的人能算合格的研究生吗?能搞科研吗?
有才无德的人最可怕,因为能力越强,可能造成的伤害越大。所以学校复试时,要看你是否具备人才的基本素质,别到时候培养出的不是人才,而是“问题人才”。学校和导师都怕这个,毕竟有过“师傅优秀,教出的徒弟反而背后捅刀”的例子。
所以,研究生复试看出身,是看天赋;看六级,是看基础学习能力;看综合能力面试,是看你是否具备人才的基本素质。对导师来说,你初试多考十分八分,就像龟兔赛跑,前期慢个三五米,导师稍微点拨一下,你可能就赶上来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