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苏绣有点“潮”
本报记者 王伟健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3日第11版)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中国工艺文化城的向红绣府里,80后绣娘府涵璐正俯身绷架前,飞针走线间,宝相花在指尖渐次绽放。
府涵璐参与创办的苏绣品牌向红绣府,定位于设计制作可穿戴的苏绣。然而,苏绣以真丝为底料,稍有不慎便会损坏,想让苏绣变身为日常穿戴的耳环、项链,必须得经久耐用。
![]()
11月13日,《人民日报》第11版版面
府涵璐开始了技术攻关,经过反复摸索,她找到了一套针法组合。用这种针法绣出来的苏绣,哪怕反复清洗,依然不变形、不走样。她又尝试将棉花用特定的工艺层层堆叠,造出质感好且不易塌陷的小珠子,将苏绣缝在上面,便是一颗精致的“苏绣宝石”。
项链、耳环、戒指、胸针等苏绣首饰系列,她研发的新品每年达到上百款。传统非遗走向市井生活,以创新姿态融入现代消费场景。
2020年,府涵璐还牵头成立了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34名成员,每年营收数百万元。“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接下来,我们还会开发出更多的苏绣潮品,让古老苏绣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府涵璐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