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躲夹缝、登基只睡一个女人——明朝最痴情皇帝把“怕小老婆”写进祖训!
大明第一情种朱祐樘:后宫血海里爬出来的娃,长大只敢一夫一妻,死了都要跟原配挤一棺材!
![]()
《弘治琴心:朱祐樘的痴情与中兴》
【引子】
成化二十三年冬,残雪覆着北京城。一位十八岁的青年,肩披玄狐大氅,立于午门之上。风卷残云,吹得他鬓发猎猎,也吹得他心头战鼓隆隆——明日便是登基大典。
“殿下,”老太监覃吉低声催促,“回宫罢,夜寒。”
青年却不动,只抬眼望乾清门方向,似对那九重宫阙起誓:“朕此生,只一人。六宫粉黛,悉皆虚设。”
一句话,轻若飘雪,却重若千钧。
![]()
【第一章 冷墙残灯:万贵妃的暗影】
要懂朱祐樘的痴情,得先听他童年的更鼓。
成化初年,西宫深处,废堂夹墙内,一灯如豆。
“小主子,别哭。”宫女阿梧以手捂唇,慌望窗外。
“我饿……”五岁的祐樘蜷在破絮里,头顶寸许秃疤——那是万贵妃“安胎药”留下的毒痕。
窗外北风卷雪,西厂番子皮靴踏过,冰屑碎响。
阿梧颤声:“再忍忍,张敏公公去偷馒头了。”
小祐樘却止啼,黑亮眼珠映着烛芯,像两粒不肯熄灭的炭火。
他在心里一遍遍描摹:娘在冷宫,可还活?那素未谋面的父皇,可会救我?
他不知,此时生母纪氏,已被万贵妃逼至绝路,一根白绫悬于梁上。
当夜,雪重,冷宫门吱呀,纪氏身影晃动,脚尖离地——一缕芳魂,化作乾清宫屋脊上残雪。
张敏闻讯,抱墙缝里的孩子,泪落无声:“小主子,您得活着,得好好活着。”
这一活,便活出一颗对后宫争斗切齿痛恨的心,也活成他日后“一生只一妻”的执念。
![]()
【第二章 金殿初曙:父与子,泪与血】
成化十一年十一月,万寿宫暖阁。
宪宗朱见深倚栏看雪,忽叹:“朕老矣,无子。”
太监张敏扑通跪地,叩头出血:“万岁已有子,藏于西宫六年!”
朱见深手中银剪当啷坠地,急扶张敏:“朕子安在?”
“现栖安乐堂夹墙,恐……恐万贵妃知晓。”
宪宗腾地起身,袍袖带翻火盆,炭火四溅。
“摆驾!朕要亲迎太子!”
銮驾疾驰,雪痕碾作泥泞。夹墙门开,一缕天光射入,正落在孩童苍白面孔。
朱祐樘眯眼,见一个疏髯微颤的中年男子扑来,龙涎香混着寒气扑面。
“我儿!”宪宗一把搂住孩子,龙泪滚烫,滴进孩童颈窝。
祐樘怯怯伸手,触到父皇胸前金钮,硬冷,却让他第一次生出“活”的安全。
回辇路上,宪宗抱子不放,低声而坚定:“明日即赦天下,封尔为太子。朕以社稷偿尔母。”
车帘外,雪霁,曦光如刀,劈开六年的黑暗。
小祐樘伏在父皇肩头,回望渐远的冷宫,心里却烙下一行字:此生,再不让任何女子,因帝王宠爱而流血。
![]()
【第三章 红绳系心:一眼定终身】
成化二十三年仲春,太子选妃。
画像挂满东暖阁,绛唇黛眉,环肥燕瘦。
十八岁的朱祐樘却神游天外,直到最后一轴缓缓展开:
画中女子素衣淡唇,眉似远山含烟,眸里藏一泓春水。
“张氏,国子监丞张峦之女。”礼部主事回禀。
祐樘指尖轻触画卷,仿佛触到温度,心头莫名一热:“就她。”
大婚当夜,坤宁宫花烛高照。
喜娘退下,张皇后低首,手中团扇微颤。
朱祐樘屏退宫女,竟亲自斟酒,递至她唇边:“卿知朕幼时事否?”
张后抬眸,烛光映她瞳仁澄澈,轻声道:“略闻。愿陛下此后,不再孤寒。”
一句“不再孤寒”,击中帝王心海。
他握住她手,十指相扣,声音低而稳:“朕得卿,足矣。后宫粉黛,皆弃。”
张后惊愕,羽睫扑闪:“陛下……祖制……”
“祖制不及朕心。”朱祐樘将她拥入怀,嗅到淡淡墨香——那是她在家临帖的气息。
窗外,更鼓三声,红烛爆了个灯花,像替他们放了一枚小小爆竹:从此,六宫虚席。
![]()
【第四章 并肩看奏:夫妻批章到天明】
弘治元年,乾清宫西暖阁。
碧纱橱内,铜炉吐香,朱祐樘与张后并肩坐。
御案上,堆满成化朝积下的冗员奏册。
“王恕参劾宦官梁芳,请废‘传奉官’三千员。”朱祐樘念给张后听。
张后端茶,以盖轻拨浮沫:“冗官多,则民脂被噬。陛下当铁腕。”
“可母后那边……”祐樘沉吟,“梁芳曾侍奉万贵妃。”
张后将茶递至他唇,目光柔而坚:“陛下若念旧私,则新朝无气象。”
朱祐樘深吸茶香,蓦地提笔,朱批:“梁芳贬南京,冗员悉裁!”
笔锋落处,风雷暗生。
当夜,二人挑灯,一份份折子,或准或驳,红字如梅,开在黄笺。
五鼓将尽,张后手酸,以拳轻捶肩。祐樘侧首,为她揉腕,笑曰:“民间有‘夫唱妇随’,朕与卿,是‘君批后审’。”
张后莞尔,灯火晃处,她看见这个年轻帝王,眼角已生细纹,却透着少年般的亮。
【第五章 黄河怒涛:帝后同上大坝】
弘治六年,黄河决于张秋,千里泽国。
六月毒日,兖州工地上,民工赤膊,仍挥锨如飞。
忽闻銮铃响,一队轻骑卷尘而至。
当先男子,青布箭衣,卷袖露臂,额上汗珠滚泥;旁侧女子,素帷帽,白纱拂面,亦挽裤脚至膝。
“是皇上!皇上亲自来了!”有人惊呼,扑通跪地。
朱祐樘抬手:“都起来!朕与皇后,今日与尔等同工同餐。”说罢,抄起铁锨,掘起一锨湿土。
张后亦不示弱,与民妇并肩抬筐,泥水溅上她素衣,开出褐色花。
夜宿工棚,蚊蚋成群。张后以艾草熏帐,为祐樘搽驱蚊酒。
他握她腕,低语:“卿本可居深宫,却随朕涉此险。”
张后微笑,眸光澄澈:“宫墙高,亦是一重牢。与陛下行遍天下,臣妾才觉是活着。”
烛影摇红,帐外黄河咆哮,似也为这对年轻夫妻,擂鼓助威。
【第六章 只此一子:溺爱还是桎梏?】
弘治九年,张后诞下第三子,却唯朱厚照存活。
小太子周岁,即被立为皇储。
朱祐樘批阅至深夜,常去东宫,看胖儿子四仰八叉睡,嘴角流涎。
他伸指,轻刮儿鼻尖:“照儿,快快长,父把这锦绣江山,尽付于你。”
可回身,又对张后叹:“只他一个,朕恐宠之过甚。”
张后亦忧,却慰道:“陛下宽心,臣妾当严督。”
然爱之切,责之难。朱厚照渐长,喜武好骑,宫墙锁不住。
弘治十四年,太子骑假马,撞翻内侍,断其胫。
朱祐樘闻奏,掷笔于地,绕柱疾走:“孽子!孽子!”
张后垂泪,捧茶跪进:“子不教,母之过。愿陛下责罚臣妾。”
祐樘扶起她,长叹:“朕幼失母,愿照儿承欢膝下,却不想……惯子如杀子。”
灯烬,帝后相拥,影投壁,薄如纸,一吹即破。
【第七章 病榻泪尽:朕走后,卿当如何】
弘治十八年暮春,西苑海棠凋尽。
朱祐樘病榻,面白如纸,指骨嶙峋,仍紧握张后手。
“卿……今后,莫与厚照硬争,他性拗……”他喘息,喉间痰鸣。
张后泪落,砸在他手背,碎成八瓣:“陛下休多言,且养龙体。”
祐樘摇头,勉力抬手,拭她泪:“朕唯一悔……不曾多留一子与卿作伴……”
窗外,急雨敲棂,风吹海棠枝,扑打窗纱,似童子捶门,声声催人。
“召刘健……”祐樘强撑最后一丝清明,嘱以辅政,却独留私言与后,“朕陵寝,只合葬朕与卿,毋令他人扰……”
张后泣不成声,俯身贴他额,青丝覆龙颜,如墨夜掩残烛。
五月初七,鼓声初动,乾清宫内哭声骤起。
朱祐樘手松,指弯成空,那枚他摩挲半生的荷包,落在锦衾,上面鸳鸯,染泪微湿。
【尾声 泰陵孤灯:两千年帝制唯一双人冢】
泰陵,天寿山正中的大红色宝顶,只拢帝后两座玄宫。
群臣曾请留嫔位,张后淡答:“陛下生前只妾一人,死后亦不需旁伴。”
嘉靖元年,张后崩,与祐樘合葬。地宫石门阖,千年沉寂。
后世文人过陵,感慨:“汉文宋仁,尚有三千佳丽;弘治贤主,唯留一后并肩。”
今人手电照入地宫,唯见两棺并列,无侧室,无殉葬,空留回廊风响,似仍传一句——
“得卿,足矣。”
【资料出处】
- 《明史·孝宗本纪》
- 《明实录·弘治实录》
- 《万历野获编·宫闱》
- 刘若愚《酌中志》
- 《明孝宗宝训》
- 《弘治起居注》残卷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弘治中兴》
- 现代·孟森《明清史讲义》相关章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