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历史底蕴深厚的洛阳,不仅仅有盛开的牡丹和庄严的石窟,还藏着一个从荒山野岭里闯出来的“狠角色”。
它用了五十多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军工厂,硬是拼成了河南响当当的大企业,甚至在全球舞台上都能跟国际大鳄掰掰手腕。
这故事,可比一般企业发家史有意思多了,里头全是当年那些人做的选择和看未来的眼光,也见证了咱们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荒山起家:当年三线建设的“苦日子”
![]()
咱们把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搞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这是个什么事儿呢?
就是为了防备万一,国家把好多重要的工厂都从沿海搬到内陆去了,想着万一打起来,咱们也有个安全的工业基地。
就在这大背景下,河南伊川县的深山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谁也没想到,这颗种子后来能长成一个几千亿的大产业。
![]()
1970年,第三机械工业部(就是后来的航空工业部)大手一挥,拿出598万元,建了个代号叫“158”的国营华川电器厂。
这厂子任务很明确,就干一件事儿:造飞机上用的连接器。
这玩意儿听着不起眼,但对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来说,那是少了它就转不动的关键部件。
可那时的华川,条件真是苦得让人想不到。
![]()
厂子在深山老林里,路又烂又远,运点原材料进来,那叫一个费劲费时。
工人们住的都是简陋的棚子,生产规模更是小得可怜,一年到头,产值也就几十万块钱,跟别的大军工厂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小不点儿。
那时候,物质条件那是真匮乏,但大伙儿心里那股劲儿却特别足。
华川的工人们没一个偷懒的,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
就在那破旧的厂房里,一边接军工的活儿,一边没日没夜地研究技术,就为了把每个连接器都做得特别好,不出一点儿差错。
这不光是生产,更是一种信念和磨练,也为后来企业的腾飞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军工品质”的底子。
走出大山:从乡村搬到城里的“大动作”
三线建设的任务慢慢完成了,深山里的军工厂也开始遇到新问题了。
![]()
地理位置不好这事儿,越来越明显地拖了后腿:运费太高,想扩大生产也没地方。
在这种大环境下,光是靠着一股子“坚守”的劲儿,已经没办法让企业长久发展下去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华川面临了一个大胆的、很有远见的决定:搬家!
从深山里走出来,搬到城市里去。
![]()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这事儿折腾了十几年,一直到1994年,才把所有的生产线和员工都搬到了洛阳市区。
这次搬家,简直就是华川的“命运转折点”。
搬到洛阳,不光是交通方便了,发展空间也大了,更重要的是,它推动华川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只做军工产品,开始搞起了军民结合,也做民用的连接器,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厂里的管理也跟着改了,慢慢学着市场经济那一套,变得更现代化。
![]()
到了2002年,华川电器联合了几家兄弟单位,搞了个股份制改造,改名叫“中航光电”。
这事儿意味着企业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国营军工厂了,开始走向现代企业制度。
2007年,中航光电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下可好,直接从一个地方小厂,变成了全国性的上市公司,名气和影响力一下子就上去了。
![]()
如今的中航光电,早就不是当年深山里那个小作坊了。
它的业务现在铺得可大,沈阳、深圳都有它的地盘,甚至还在德国、韩国开了分公司,但洛阳这地方,还是它最重要的根据地。
2025年5月,它花了16个亿,建了个民用飞机和工业互连的产业园,投产之后,一年能生产四千二百多万套高端连接器,直接让洛阳成了咱们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互连产品生产基地。
中航光电能坐稳河南军工企业这第一把交椅,还能跟全球大公司竞争,靠的就是它那过硬的技术底子,特别是从航天领域摸爬滚打出来的“真本事”。
![]()
咱们拿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来说吧,这火箭是送空间站组件上天的“国之重器”,里头一半多的连接器,都是中航光电造的。
火箭点火、分离这些关键环节的信号传输,都离不开它那可靠的点火电缆。
更厉害的是它那个应急光端机技术,原来信号只能传几百米,它能把它拓展到几十公里远,而且还大大减轻了重量,这不光更安全,还更省钱。
这些“航天级”的好技术,现在也慢慢用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
![]()
2025年上半年,中航光电在新能源汽车这块儿的收入,直接增长了50%多,跟小米、大众这些大车企都深度合作了。
它推出的那种全铝高压连接器,现在已经在800V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上广泛使用了。
这全铝的比传统的铜连接器轻了20%,还能承受1000A的大电流,这技术创新用到民用产品上,那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技术创新可不是凭空出来的,那是砸钱搞研发才能有的结果。
![]()
2025年上半年,中航光电光是研发就投了8.83亿元,主要就是盯着未来的那些高科技。
比如,针对数据中心设备老爱发热这问题,它推出的液冷解决方案效果特别好,上半年这方面的收入都快10个亿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
中航光电不光自己搞创新,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它牵头或者参与编制的《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技术规范》,现在都成了行业里的重要参考标准了。
用了它的液冷产品,服务器的能耗能降低30%以上,像腾讯AI智算中心这种需要大算力的地方,它的散热问题就有了保障。
![]()
到现在为止,中航光电手里已经有6000多项专利,国外专利也有32项,还主导或者参与制定了950多项国内外的标准,它的技术实力,在行业里那是没得说的。
中航光电在洛阳发展,可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儿”,它更像个产业里的“带头大哥”,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就拿新投产的民用飞机产业园来说,它自己生产的同时,还带动了洛阳本地将近400家供应商。
![]()
这些供应商有做零部件的,有提供配套服务的,在中航光电的带动下,都发展得挺好,业务量也大大增加了。
2025年8月,中航光电还跟洛阳的铜加工企业联手,一起研究铜材料在光电设备上的应用,目的就是把本地的好资源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大家一起挣钱。
在经济贡献这块儿,中航光电也表现得非常亮眼。
2025年上半年,它交的税已经超过一个亿了,连续五年都是洛阳市的纳税大户,为地方财政做了大贡献。
![]()
另外,中航光电还积极参与产业投资,2025年4月,它跟其他机构一起出了3个亿,成立了一个叫“洛阳光联产业基金”的,专门投资光电领域的好项目,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洛阳在光电产业的地位。
在解决就业方面,民用飞机产业园一投产,就吸引了很多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以前河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可能都想往北上广深跑,现在看到家门口有这么好的企业,也愿意留在本地,为家乡建设出力了。
除了经济上的贡献,中航光电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从2020年开始,它已经累计投入了500多万块钱,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疫情那会儿,企业不光保证了正常生产,还积极捐赠物资支援抗疫一线,成了当地企业的榜样。
现在中航光电,在稳固住自己老本行的同时,正积极去抢占未来新兴产业的赛道。
![]()
低空经济,这是个现在很火的新领域,包括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这些。
2025年2月,中航光电拿到了英搏尔公司的“优秀合作伙伴奖”,英搏尔是做eVTOL电动推进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中航光电给它提供关键的配套连接器,这说明它在这个领域已经抢占了先机。
民用飞机产业园里,也专门规划了低空飞行器的互连解决方案,这预示着这块业务会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在新能源汽车和数据中心这两个它有优势的老领域,中航光电也在持续深挖。
![]()
新能源汽车这块儿,除了高压连接器,企业现在还在努力提供整车互连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跟国内主流车企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在充电桩方面,它那个480kW的超充桩配套产品已经批量供货了,这能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数据中心这领域,现在AI算力需求越来越大,设备发热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中航光电的液冷技术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市场前景那是非常广阔。
国际化战略也在稳步推进。
![]()
2025年上半年,中航光电的国际订单增长了25%,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5%。
通过在德国、韩国设立的分公司,它的连接器产品现在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有力地提升了咱们“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按照现在的势头,中航光电计划2025年收入能突破250亿元,而它更大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冲进全球连接器企业的前三名。
这目标听着是挺大的,但看看它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提前的战略布局,这事儿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
从伊川深山里那个一年挣几十万的小厂,到如今洛阳的产业名片,再到全球连接器领域的强劲竞争者,中航光电这五十五年的逆袭路,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它身上既有军工企业那种一丝不苟、靠谱踏实的劲头,又有市场经济下灵活应变的能力。
它不光是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把航天技术成功转化到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民用领域的创新引擎。
在洛阳这座古老的城里,牡丹和龙门石窟承载着过去的辉煌和记忆,而中航光电这样的企业,正在用创新和实干,书写着属于现在和未来的新篇章。
![]()
它的实力,不光体现在每年几百亿的收入数字上,更藏在每一个精密的连接器里头,以及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那份责任。
这样的企业,才配得上“巨头”这个称呼。
《洛阳日报》相关新闻报道(2025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