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这几天,确实是风高浪急。主角之一,是现任参议员、前“铁血警长”罗纳德德拉罗萨。而另一个“隐形”主角,就是国际刑事法院(ICC)。
简单说,就是国际刑事法院据说已经对德拉罗萨发出了逮捕令。
这消息是谁捅出来的呢?不是媒体,不是反对派,而是菲律宾的监察专员雷穆拉。他在电台的节目里,不紧不慢地扔出了这个“炸弹”。当主持人追问他消息是不是真的,他回了句:“我想是的。我的消息来源可靠。”
![]()
好家伙。监察专员,这位置可不低,他放出的话,分量不轻。
德拉罗萨是谁?如果你只看他现在“参议员”的头衔,那可能觉得事儿不大。但你要是知道他的过去,就明白为什么国际刑事法院会盯上他了。
他,就是前总统杜特尔特那场惊天动地的“禁毒战争”的总操盘手。
当年,他担任菲律宾国家警察(PNP)总长,一手制定并执行了著名的“Oplan Tokhang”(“敲门劝降”行动)。这个词在当地语言里,意思是“敲门并请求”。听着挺温和,对吧?
但现实是,这个行动被指控导致了数千人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丧生。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办公室的文件里,管德拉罗萨叫杜特尔特的“长期盟友”。说白了,在ICC看来,他是杜特尔特反人类罪调查中的“潜在共同被告”。
![]()
这回,“正主”杜特尔特还没啥事呢,(据传)逮捕令先奔着他的“大弟子”来了。
这下马尼拉可就炸锅了。
逮捕令一出,各方反应那叫一个精彩,简直是“人间真实”。
最关键的,当然是菲律宾政府高层的态度。
消息刚放出来,执行秘书贝萨明——这可是总统身边的大红人——立刻站出来“灭火”了。
他的表态,那可真是滴水不漏,堪称“法言法语”的典范。
首先,他承认,ICC“可能”已经发出了逮捕令。注意这个词,“可能”。这给自己留足了面子,也给雷穆拉留了面子。
![]()
但是,他话锋一转,强调了两点:
第一,这个逮捕令“尚未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正式传达”。 第二,就算传达了,根据菲律宾最高法院“新批准的引渡规则”,任何引渡程序,“在将受引渡人带出该国之前,必须先诉诸法院”。
朋友们,品品。你品品这番话。
这是什么意思?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想抓人?可以。按我们的规矩来。”
这规矩是什么?“先上法院”。
上哪个法院?菲律宾自己的法院。
这个程序要走多久?天知道。
更绝的是,贝萨明还补了一刀。他说,自从菲律宾在2019年3月正式退出《罗马规约》(ICC的法律基础)之后,ICC对菲律宾已经“没有管辖权”了。
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强硬”。确实够硬。
但你再仔细品品,这和杜特尔特当年的“硬”有什么不一样?
![]()
老杜当年是怎么对付ICC的?那是指着鼻子骂,各种难听的话都往外撂,什么“你们这帮傻子”、“我要是去了海牙先扇你一巴掌”之类的。那是一种“江湖式”的强硬,全凭一股气。
现在呢?
贝萨明全程没说一句脏话,甚至还引用了最高法院的规则。他不是在“对抗”法律,他是在用“菲律宾的法律”来“迎接”国际法。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标题里打个问号:“第二个杜特尔特出现?”
从“拒绝配合”这个核心结果来看,这和杜特尔特时代没啥两样。
但从“手段和包装”来看,这可比老杜“高级”多了。这是一种“西装革履式”的强硬。不跟你吵,不跟你闹,就是一条条跟你摆法律程序。
![]()
“法治的盾牌”,被马尼拉玩儿明白了。
这还没完。政府这边刚用“程序正义”筑起一道防火墙,另一边,立法机构又给德拉罗萨加了一道“物理防护”。
参议院议长索托三世(Vicente Sotto III)公开发话了。
他说,他“不会允许在参议院大楼内逮捕任何参议员”。
理由?“维护参议院的尊严”。
他还引用了1987年宪法,说国会议员在会议期间,享有特定的法律豁免权。
这话说的,真是“义正辞严”。
但索托三世也是个老江湖,他紧接着补了一句:“当然,大楼外的逮捕,那‘不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
听见没?
参议院大楼,成了德拉罗萨的“安全屋”。只要他“上班”,ICC就(在程序上)动不了他。可他一出大门?“Sorry,不归我管。”
这道“尊严”的防线,划得不大不小,正好一栋楼。
![]()
你看,行政和立法,两边配合得多默契。一个用“法律程序”当盾牌,一个用“机构尊严”当掩体。
德拉罗萨的律师也出来说了,他们“相信”政府会“依法行事”,确保所有行动都符合宪法,维护“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这个大帽子一扣,谁还敢说三道四?
当然,敢说的人多的是。
人权组织的秘书长帕拉拜(Palabay)就当场“开炮”了。
她措辞极其严厉,强烈谴责参议院领导层的立场。
帕拉拜的原话,大概意思是,庇护德拉罗萨,等同于“窝藏罪犯”。
她还说了一句非常扎心的话:“保护那些应对大规模杀戮负责的人,毫无尊严可言。”
![]()
这一下,就把参议院那层“尊严”的外衣给扒了。
一边是冰冷的法律条文、主权豁免;另一边是血淋淋的指控、人命关天。
这就是菲律宾现在面临的撕裂。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2025年)1月,这位执行秘书贝萨明,还说过一番“软话”。
当时他说,如果ICC要求拘留相关涉案人员,菲律宾政府将采取“积极或配合”的行动。
这才过去几个月?
当时说“配合”,现在说“走程序”。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唯一的解释是:“狼”真的(可能)来了。
当逮捕令还只是“传闻”时,马尼拉可以摆出“积极配合”的姿态,展现自己重返国际社会(老杜时代是“孤狼”)、遵守规则的形象。
![]()
可当逮捕令(据说)真的拍到脸上了,而且目标是现任参议员、前警察总长——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人物时,“主权”的本能反应就压倒了一切。
说白了,这既是法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如果真的启动了引渡程序,把德拉罗萨送去了海牙。
那下一步呢?
是不是就轮到“Tokhang”行动的最高下令者——杜特尔特本人?
这才是马尼拉高层真正睡不着觉的地方。
德拉罗萨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是那块多米诺骨牌。
所以,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目的非常明确:拖。
用国内法拖,用议会豁免拖,用主权问题拖。
拖到ICC没脾气,拖到国际社会忘了这事儿,拖到国内政治格局再发生变化。
咱们作为“”作者,聊时政,得有“史感”。
这种“国际司法”和“国家主权”的掰手腕,菲律宾不是第一个。
![]()
当年苏丹的巴希尔,肯尼亚的肯雅塔,哪个不是和ICC“拉扯”了好多年?
很多时候,ICC的逮捕令,更像是一种“政治宣示”,而不是一个“执法动作”。它能不能执行,完全取决于当事国的“配合意愿”。
而菲律宾政府现在的表态,已经把“不配合”三个字,用最“合法”的语言,写在脸上了。
司法部和内政部,到现在都“未证实”逮捕令的存在。官方口径统一为“内部消息”,或者“雷穆拉的个人渠道”。
这出戏啊,唱到这儿,其实已经很明朗了。
国际刑事法院的“天网”,在菲律宾这片土地上,被“主权”和“程序”这张大网给兜住了。
至于德拉罗萨本人,他现在估计正“安心”地在参议院大楼里办公。他知道,只要他不走出那扇大门,他就是“安全”的,就是被“尊严”保护的。
![]()
而对于那些在“禁毒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帕拉拜的那句话,恐怕会一直在他们耳边回响:“保护杀人凶手,毫无尊严可言。”
这,就是2025年11月的马尼拉。
一个“强硬”的菲律宾,一个(在程序上)无法被逮捕的参议员,和一个(在道义上)永不妥协的人权组织。
这场大戏,才刚拉开序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