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东京朝日新闻》刊载的关于空袭兰州的新闻(原图)
这是1938年11月17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原版报纸,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副会长王卫先生捐赠于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国家二级文物,长81.5cm 宽54.5cm,保存完整。作为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东京朝日新闻》在日本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报道内容和观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报纸中仅当天的新闻专栏就刊发了3条篇幅不同的日军空袭兰州的作战讯息(图一、图二、图三),日军究竟有何企图与目的?
本文以“图三”中的电文为切入点,结合中日双方档案与党史文献,解析日军空袭兰州的战略意图、电文叙事特征及其历史真相,进而探讨兰州作为抗战西北枢纽的军事与政治意义。
![]()
图三:昭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东京朝日新闻》刊载的关于空袭兰州的新闻(局部)
【原文】
《OO基地にて楠特派員十五日發》十五日わが原田部隊によって決行された蘭州爆撃行の河島編隊长の語るととろによれば攻撃部隊が蘭州の上空に達するや敵は灯火管制を實施し且つ霧深きため市街及び飛行場の位置も判然しなかつたが、思切つた低空飛行を行ってやつと市街を発見、その東部及び西部に全爆彈を投下し甚大な被害を興へた敵は虚を衝かれたため何等施す術も知らず、敵戦闘機舞つて我に抗戦し始めたのも己に我方が目的を完全に遂行して已帰路に就かんとする時であつた。
尚この爆撃行に参加した若山、山本両中尉の両機は蘭州上空に於ててき戦闘機十敵機と遭遇した後更に現れた六機と果敢なる空中戦鬪を演じ遂に二機を撃墜し他を敗走せしめた。
蘭州上空で突如敵戦闘機十数機と遭遇したが何等挑戦せずして直ぐ姿が見えなくなつて間もなく今度は戦闘機六機が前方に現れたと見るや三機は自分の飛行機の上方をかすめ、三機は後方に廻り猛然と射つて来た、交戦十数分にして敵の二機を射落しほかの四機は逃げてしまった。
【译文】
《OO 基地楠特派员15日电》,据15日原田部队实施的兰州轰炸行动中河岛编队队长所述,攻击部队抵达兰州上空时,敌方立即实施灯火管制,且因浓雾弥漫,市街及飞机场的位置均难以辨认。我军通过果断的低空飞行,终于发现市街,在其东部及西部投下全部炸弹,造成重大损害。敌方被我军乘虚而入,完全束手无策,直至我方已完成攻击目标、即将踏上归途时,敌战斗机才开始升空迎战。
此外,参与此次轰炸行动的若山、山本两位中尉的战机,在兰州上空先与10架敌战斗机遭遇,随后又与新出现的6架敌机展开空战,最终击落2架敌机,击溃其余敌机使其败退。
在兰州上空突然遭遇敌方十几架战斗机,但对方并未发起任何挑战,很快便从视野中消失。不久,刚发现前方出现六架战斗机,其中三架从我方飞机上方掠过,三架绕到后方,猛然开火射击。交战十几分钟后,击落敌机两架,其余四架仓皇逃遁。
【解析】
综合前两期(第二期、第三期)的情况,并与国内资料进行交叉论证和对比分析,关于日本为何空袭兰州的意图与本质清晰了然:
其一,夸大战绩以掩盖战略失败。报道声称“击落2架敌机”“造成重大损害”,但实际历史记录表明,1938年日军对兰州的多次空袭均未实现战略目标。例如,1938年2月、11月的空袭中,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英勇反击,日机损失惨重。据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兰州空战——(1937-1943)兰州空战资料选编》记载,11月15日,日机偷袭轰炸兰州,遭我防空力量拦截慌忙投弹返航。因此,日方通过夸大战果掩饰其远程轰炸的局限性和中方抵抗的有效性。
其二,宣扬“技术优势”与“武士道精神”。报道强调“长达〇〇公里的远程奔袭”“仅依靠〇〇机型”“果断低空飞行”,意图突出日军航空部队的“技术领先”和“无畏精神”。这与日本军国主义宣传中“皇军神话”的构建一脉相承,旨在对内鼓舞士气、对外制造恐惧。但事实上,日军轰炸机(如九七式重爆)续航能力有限,需依赖前线基地,且缺乏有效护航,实战中易遭拦截。报道刻意淡化中方防空力量(如提及“浓雾阻碍”“敌机未挑战”),实为规避己方损失。
其三,扭曲事实以消解中方抵抗合法性。报道称敌方“完全束手无策”“仓皇逃遁”,将中国军队描绘为消极防御者。据《甘肃省志·军事志》和叶建军(甘肃民勤人,1938年5月调任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参谋室负责工作)《回忆八年抗战期间的兰州防空》等史料记载,1938年11月,中央防空学校抽调一个高炮营入兰参战,接受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指挥。兰州防空体系,包括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多次有效反击,在1938年2月20日、23日空袭中,曾击落日机15架以上,经过中苏空军健儿的奋力抗击和地面炮火的射击,日寇轰炸兰州的目的始终未能得逞,极大地鼓舞了兰州人民。据省内现有资料统计,自1937年至1943年的空战中,中苏空军和地面炮火在甘肃上空共击落日机26架、击伤1架,取得了较好地战果,有力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焰。日方通过片面报道,试图否定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为其侵略行径“正名”。
![]()
抗战时期甘肃防空司令部在皋兰山修筑的防空瞭望哨和警报器设置点
![]()
抗战时期甘肃防空司令部在皋兰山修筑的防空瞭望哨和警报器设置点
(图片来源:甘肃省档案馆《晚清以来甘肃印象》)
![]()
抗战期间兰州的防空部队(图片来源:网易甘肃)
其四,配合政治认知战需求。1938年正值日本试图“以战迫降”,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报道强调“对红军路线根据地”(指中共影响的西北地区)的轰炸,意在挑拨国共关系,制造分裂。但事实上,兰州是国民政府第八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日方刻意提及“红军”是为混淆视听,煽动意识形态对立。
其五,舆论战背后的侵略本质。日方报道是典型军国主义宣传,旨在掩盖其违反国际法无差别轰炸平民的行径(兰州城区多次遭袭,市民死伤惨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等进步媒体当时曾揭露日机暴行,呼吁国际社会制裁日本。
综合近三期的分析,日本《东京朝日新闻》的报道本质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认知战工具,通过选择性叙事、夸大战绩、贬低敌方等手段,企图塑造“皇军无敌”的神话。但从党史和抗战史实看:在军事上,日军空袭未能切断西北国际通道,反而暴露其远程打击能力的局限性;在政治上,中国军民(包括国共两党)团结抗战,挫败了日军的心理威慑企图;在道义上,日方报道无视轰炸造成的平民伤亡,彻底暴露其军国主义的反人类本质。
这几则通讯报道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此类史料的研究中要辨证地看待单方面宣传报道,尤其是侵略者的战时宣传,必须通过多种档案的互证、对比和批判性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历史真相,并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及其宣传机器的欺骗性。
兰州空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的片段,它既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狡诈与残暴,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推动建立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抵抗。兰州上空的硝烟,不仅没有让我们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们抗战到底的决心。今日重读这些报道,更应铭记历史真相: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巨大牺牲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日方的虚假宣传终被历史证伪,而抗战精神永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