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在人民空军迎来第76个生日的特殊时刻,一部题为《梦远》的宣传短片悄然登陆各大平台。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的周年献礼,未曾料到其中隐藏着足以震动全球军事格局的重大信息。
影片虽仅呈现数秒镜头,却释放出前所未有的信号——首次由官方正式确认一款飞翼构型隐身无人机的命名:“玄龙”。
![]()
更令人瞩目的是,画面中“玄龙”并非孤立出现,而是与我国最先进的第五代空优战机“威龙”歼-20展开了实战化协同演练。这不是概念演示,也不是虚拟动画,而是真实飞行场景的记录。
尤其引发国际防务界热议的是,一架“玄龙”机体上清晰标注的“08”编号,成为解读其服役状态的关键线索。
![]()
这一数字强烈表明,这款早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惊艳亮相的攻击-11无人机,早已脱离技术验证阶段,进入批量列装序列,且实际部署数量至少已达8架以上。
这一进展意义深远,意味着中国已将美军率先提出的“忠诚僚机”作战理念,转化为具备现实战斗力的空中体系。
![]()
当美国XQ-58A“女武神”项目仍处于试验迭代阶段时,中国的有人-无人协同架构已悄然完成从理论到实战部署的跨越。
这场未来空战变革的核心指挥平台,正是广为人知的歼-20“威龙”,但又非传统型号——片中飞行员自报呼号“威龙1号”,所驾驶的是全球唯一投入使用的双座型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S。
![]()
为何要增设第二个座位?
这绝非为了搭载学员或分担飞行任务那么简单。歼-20S的设计初衷,是打造一个前沿空中指挥中枢,专为掌控无人作战集群而生。
在双人驾驶舱内,职责高度专业化:前座飞行员专注于飞行操控与空战对抗,后座则转型为任务系统指挥官,通过高度集成的交互系统,实时调度多架“玄龙”执行复杂战术行动。
![]()
由此,歼-20S不再只是单一空战单元,而是跃升为整个隐身作战网络的“空中大脑”。
单架歼-20S可高效指挥两至三架“玄龙”组成编队,构建起一个灵活、隐蔽且极具杀伤力的“猎杀组合”,真正实现了作战效能的几何级放大。
![]()
这种模式还显著提升了高价值有人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作为指挥核心的歼-20S可滞留在敌方防空圈外的安全区域,进行全局态势感知和战略决策,而将突防、侦察、诱敌等高危任务交由前方无人机承担。
而被指挥的“玄龙”本身,也绝非普通无人平台。这款攻击-11无人机的设计目标,就是成为一把能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中撕裂敌防线的“智能利刃”。
![]()
其外形极具未来感,采用类似B-2战略轰炸机的无尾飞翼布局,机身表面极度平滑,取消了所有垂直与水平尾翼结构,极大降低了雷达散射截面。
同时,“玄龙”集成了多项尖端隐身技术:包括特制吸波涂层、避免电磁波反射的内置武器舱、以及对进气道和发动机喷口实施的多重遮蔽与冷却处理,每一处细节都服务于极致隐身性能。
![]()
有分析指出,其雷达反射面积可能低于歼-20本体,隐身能力甚至更为出色,使其成为执行“踹门行动”的理想工具——如同一把无声逼近敌人心脏的隐形匕首。
值得一提的是,“玄龙”不仅擅长打击,更具备强大的自主飞行能力。其配备的先进飞控与航电系统,赋予其卓越的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根据指令,它能灵活切换角色:既可作为远程侦察节点,深入敌后探测防空部署;也可充当诱饵目标,主动暴露以吸引并消耗敌方关键防空资源。
![]()
然而,它最根本的使命仍是精确斩首。一旦接收到攻击命令,便能从腹部内置弹舱释放高精度制导武器,对雷达站、指挥中心等高价值目标实施精准清除。
“玄龙”的最大飞行速度接近0.9马赫,续航里程超过4000公里。凭借这两项硬性指标,无论是执行纵深突击任务,还是在战区长时间巡逻待命,均游刃有余。
![]()
当“威龙”与“玄龙”实现深度融合,所产生的作战效应已超越战术范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分布式空战范式正在成型。
在这种“有人长机指挥、无人僚机前出渗透”的作战模式下,任何传统集中式防空体系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防御方将陷入判断困境:究竟应优先锁定远处遥控的歼-20S,还是应对近在咫尺的“玄龙”蜂群?
![]()
这种目标识别模糊化与火力分配复杂化的局面,将对西太平洋地区的现有防御架构形成结构性挑战。与此同时,一条涵盖“隐蔽侦察—目标定位—精确打击—毁伤评估”的完整隐身作战闭环已然建立。
更深层次的战略延伸在于,这项能力正突破军种界限,从空军向海军拓展。据悉,在攻击-11基础上,已发展出专用于舰载环境的新型号——“攻击-21”。
为适应航母甲板运作需求,“攻击-21”采用了可折叠机翼设计,并针对盐雾腐蚀、高湿高温等海洋工况进行了结构强化与材料升级。
![]()
该机型预计作战半径接近2000公里,一旦列装舰队,将大幅扩展航母战斗群的前沿感知边界与防御纵深。
可以预见,未来它将部署于即将开展海试的076型两栖攻击舰等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新型大型舰艇平台上,或将催生世界上首支以隐身无人攻击机为主力打击力量的海上编队。
![]()
届时,整个作战体系的有效作用范围不仅能全面覆盖台海、南海等核心利益区域,更有能力将威慑触角延伸至第二岛链,直指关岛等关键战略支点。
需要强调的是,“威龙”与“玄龙”的公开协同,远不止是一次高端装备的技术展示,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领先时代的作战思想革新。
在全球仍在讨论“忠诚僚机”可行性之际,中国不仅迅速完成了相关技术的产品化与工程化落地,更重要的是,已着手构建配套的战术理论与实战运用体系。
![]()
这种从概念提出到实战部署的惊人转化效率,标志着中国在无人化战争这一未来战场的核心领域,正由过去的追赶者,逐步转变为规则塑造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