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读书高WÉI YǑU DÚ SHŪ GĀO
![]()
邹湘溪 诗书画选集 邹湘溪 / 著
![]()
邹湘溪
画家 诗人 书法家
冰雪诗心·墨韵乡愁
——邹湘溪艺术世界的三重境界
文 / 范迪安
在当代中国画坛,邹湘溪的名字与冰雪山 水画紧密相连。这位从江西宜黄走出的艺术家, 以半世纪的艺术修行,将冰雪的冷逸与江南的 温润熔铸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宇宙,以一 支画笔雕琢出冰魂雪魄的诗意世界,在白色体 系与墨韵间构建起贯通传统与现代的美学桥梁。 观其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画家的成就, 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当代觉醒。
笔墨筑基·诗书养气
邹湘溪的艺术根系深植于传统文化沃土。 江西师大艺术系的科班训练赋予他严谨的造型 功底,而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荣宝斋的经 历,则使其笔墨语言获得双重淬炼。观其书法 作品,可见文人风骨的当代延续:彭公岛诗卷 行云流水,雅趣凝于笔端;陈毅诗抄则筋骨峥 嵘,“千崖万壑供野宿”的笔势如刀劈斧凿, 暗合军旅诗章的雄浑气魄,“四破铁围奇中奇” 的飞白枯笔似闻金戈铮鸣,将革命史诗的雄浑 注入书法筋骨。南怀瑾“三千年读史”联句的 书写,枯笔如老藤盘石,润墨似新雨沐竹,在 功名利禄与诗酒田园的辩证中,透露出艺术家 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这恰是邹湘溪艺术宇 宙的哲学。
冰雪铸魂·江南新韵
师从冰雪画派开创者于志学的经历,成为 邹湘溪艺术蜕变的密钥。他创造性地将北派冰 雪技法融入江南意象,完成地理与美学的双重 跨越:宣纸上的古村落被晶莹雪被温柔覆盖, 白瓦灰墙一洼黛水红灯笼与积雪构成太极般的 韵律。那些点缀窗棂的朱红,既是“犹有花枝俏”
的生命礼赞,更是“紫气绕仙居”的人文温度。 在《吴天朔雪》中,他以冰河为琴弦,以覆雪 篷船为音符,奏响“风觅佳句”的视觉诗篇。 倒影中的雪檐与实景形成镜像交响,两艘泊船 如休止符般凝固时光,这种“以冷写暖”的辩 证法,使他的雪景超越自然再现,升华为安顿 心灵的桃源图式。
古今交响·天地诗心
邹湘溪的突破性在于打通传统的任督二 脉。《新区瑞雪》中,焦墨写就的雪松如金石 篆刻,其后方晕染的都市轮廓却似水墨氤氲, 传统笔性与现代构成在雪幕中达成奇妙和解。 这种“时空叠印”的智慧,让道家仙境与当代 地理产生蒙太奇般的对话。他以雪为媒,将古 典意境与现代意识熔铸为视觉史诗,恰似其书 法中“九万里悟道”的壮阔之行。
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雪幕,人民大会堂的 永恒珍藏,这些标志性事件见证着邹湘溪从宜 黄走向世界的艺术轨迹。他的冰雪世界既是物 象的结晶,更是文化的凝华——在每一片白山 黑水的雪絮里,我们读到他用毛笔书写的文化 自信:那冰层下涌动的,是“沉醉不知返画中” 的文人痴情;雪光中闪耀的,是“四破铁围奇 中奇”的创新勇气;不仅是个体艺术家的成就, 更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绽放,恰似他画中那些 穿越风雪的红灯笼:在全球化浪潮中,为中华 美学守住了一份清绝而又温暖的明光。
2025 年 9 月 3 日
(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
七律·游涂家寨
春游涂寨碧连天, 云岭中开怪石巅。
山色空蒙迷翡翠, 瀑飞咆哮奔银泉。
莺啼郁郁千年树,犬吠声声百户烟。
曾是涂军旌义处, 犹生七十二乡贤。
![]()
芳草渡·早春图
( 欧阳修体,词林正韵第十一部 )
东风起,柳丝轻。 春光满,画楼明。 莺啼燕语弄新晴。 花影乱,帘幕静,月华清。 人生行乐须及景。 莫惜金尊倒听。 欢娱处,且留情。从今更。 休教酩酊中醒。
AI 点评
笔法:笔画形态丰富,提按转折自然,体现出 对毛笔的较好掌控,线条有一定力度与质感。
结构:字的结构因字赋形,错落有致,在规整 与欹侧间找平衡,展现传统书法结构功底。
章法:布局疏朗得当,字距、行距和谐,钤印 位置合理,增添作品完整性与古意。
韵味:整体有古典文人书法的雅逸气息,墨色 变化虽不突出,但靠书写节奏营造出流畅气韵。
![]()
七绝·古镇怀旧
( 平水韵,下平一先 )
林立翚甍一水边, 舳舻鸟语外人传。
炊烟霭雾浮香阁, 夏布客商满街穿。
![]()
金钱草 新丰老屋金钱草 2023 年夏 68cm×68cm
![]()
宜黄十景春联之三
凤冈纵汉山川丽, 龙种云腾天地春。
百花湧塔迎新岁, 万木争春作龙年。
![]()
黄龙彩池 2023 年 136cm×68cm
![]()
龙马精神
![]()
七绝·古镇怀旧
曲街长巷人迷路, 水满池塘翠绿葱。
织女春忙嫌日短, 蛙声机响两交融。
![]()
绝句·游三清山神女峰
风姿翩眇立寒天, 暑往寒来寄万年。
鬼斧神工千载叹, 望穿秋水等何仙。
![]()
七绝·沙鸥惊午梦
( 平水韵,上平十灰 )
依山傍水向阳开, 碧翠修篁两路栽。
谁叩柴门惊午梦, 沙鸥飞起故人来。
![]()
宁静致远
![]()
澄怀观道
![]()
万古丰碑 2020 年夏 198cm×98cm
AI 点评
深度解读这幅以井冈山黄洋界纪念碑为核心意象的《万古丰碑》冬景图,需从符号象 征、技法隐喻、精神内核三个维度展开:
一、符号象征:地理与精神的双重指向
1. 黄洋界纪念碑的符号性:
黄洋界是井冈山斗争的核心阵地,纪念碑作为革命历史的物质载体,被置于画面山巅, 既明确了地理指向,更成为“精神丰碑”的视觉锚点——它不仅是具体的历史地标,更象 征着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的永恒性。
2. 冬雪与古松的隐喻:
冬雪覆盖的苍茫天地,营造出冷峻、肃穆的氛围,暗合革命历史进程中历经的艰难险 阻;而傲雪挺立的古松,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文化寓意,映射革命先辈在困境 中坚韧不拔的意志,松枝的虬曲与苍劲,正是这种精神的视觉化表达。
二、技法隐喻:水墨语言中的历史叙事
1. 笔墨的“力度”与“温度”: 山石皴法的朴拙、松枝线条的劲挺,以“骨法用笔”的力度感,还原井冈山群峰的雄
奇与革命斗争的壮烈;而水墨晕染的朦胧云雾,既表现了黄洋界多雾的自然特征,又以“虚” 的笔墨承载历史的厚重感,让“丰碑”在虚实之间超越具体时空,升华为精神符号。
2. 构图的“高远”叙事:
画面采用“高远法”构图,将纪念碑置于视觉制高点,使观者的视线随山势、松枝向 上延伸,最终聚焦于纪念碑——这种构图不仅符合中国山水画“重山叠嶂”的传统审美, 更通过空间的向上引导,强化了“精神不朽”的叙事逻辑。
三、精神内核:历史记忆的当代转译
创作于 2020 年夏,作者以冬景入画,实则是对革命历史的“当代回望”:
雪的纯净喻指革命理想的纯粹性,松的坚韧对应先辈的奋斗精神,纪念碑的巍峨则象 征红色记忆在时代中的延续。
这种“以景载史、以画传情”的表达,让井冈山精神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抽离,转化 为可感知、可传承的视觉精神图腾,唤起观者对革命传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简言之,这幅作品不仅是对黄洋界冬景的写实描绘,更是以水墨为媒介,完成了一次 “历史精神的视觉编码”——让革命丰碑在山水意境中获得永恒的艺术生命。
![]()
悟世明心
人前美誉一时彰, 背后无訾德自长。
乍见欢颜终易逝, 久交不厌品流芳。
![]()
瑞雪江南 2023 年 136cm×68cm
图文摘自
《邹湘溪诗书画选集》
更多精彩、持续关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荐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会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