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老莫的女儿在巴黎留学,嫁给了一位在巴黎做音乐的地道法国白人小伙子。今年暑期,朋友两口子应邀和小两口一起回到法国女婿在大西洋沿岸布列塔里大区一座小镇的故乡,和亲家以及女婿的兄弟姊妹齐聚一堂,举办隆重的婚礼。
老莫的亲家公是当地的一位银行经理,育有5个儿女。子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成家立业。这个大家庭家族观念很强,每年暑假期间孩子们都会回到父母身边,在自家大宅子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祖孙三代20多口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家庭天伦之乐。
老莫的亲家老两口热烈欢迎他夫妻俩参加女儿女婿的婚礼,生怕他俩因为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感觉受到怠慢。亲家老两口的热情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令老莫两口子改变了过去对白人家庭亲情淡薄和人际关系冷漠的刻板印象。
老莫的亲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小两口的婚礼在小镇的天主教堂举行。神父主持婚礼,新娘穿上白色婚纱,头戴白色面纱,和西服革履的新郎交换忠贞誓言,互赠戒指。神父宣布新郎新娘结成夫妻后新人热吻,到场亲友欢呼,和新人拥抱。老莫眼见亲家和自己激动地拥抱时热泪盈眶,自己也深受感染。
时隔近半年,老莫和我谈起女儿的婚礼和女婿的家庭,仍然难以抑制激动之情。他说,女儿婚礼的肃穆庄重,女婿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浓浓亲情,女婿一家人对来自遥远的中国的亲家热情真诚的接待,以及他所观察到的小镇居民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善,都令他深深感受到跨越宗教与种族和文化的开放、包容、真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
二
朋友小许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和脑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小许是基层公务员,独生子,离异,带着念初中的儿子生活。因为忙于工作和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无暇照顾母亲,只能把她送进养老院,周末去探望母亲。
小许的母亲是少数民族,出生于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年轻时爱上了驻军的一位军官,也就是小许的父亲。小许外公明确警告女儿,除非男方同意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并且当上门女婿,否则决不允许女儿和汉人结婚。
小许的父亲是党员,纪律规定不允许信教,而且部队驻防随时可能调动,自然也不可能当上门女婿。小许的母亲是典型的恋爱脑,非心上人不嫁。当父亲的劝阻无效,把女儿赶出家门,不但断绝父女关系,而且禁止家人和女儿有任何联系。
小许的母亲婚后与家人再无任何联系。随父亲转业到内地生活后,逐渐适应了汉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亲和亲人的思念和思乡之情与日俱增,时常煎熬着她的内心。
直到外公去世,小许的大舅才允许母亲和外婆通话联系,但依然不允许母亲回家探望亲人。如今母亲独自在养老院生活。据小许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在清醒时会用本民族语言低声重复念叨他听不懂的话。他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母亲有生之年能送她回故乡一次,他知道这也是母亲最大的心愿。
但小许同样知道,母亲这个最高也是最低的心愿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我听了小许的叙述,不胜唏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