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低价银行直供房数量激增# ,#有银行直供房价低于市价25%#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
媒体还报道了案例,一套市场估价200万的房子,最后在某拍卖平台被150万拍走了,比市场价直接低了四分之一,而且卖家不是个人,而是银行。
这类报道也引起了一些业主的恐慌,生怕市场又受冲击。
事实上,银行直供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本来就是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一种手段。
![]()
△截图来源阿里资产平台,标的右下角显著标记“银行直供”
当企业或个人借款人最终无力还贷时,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抵押的房产,完成债权剥离取得清晰产权,然后自己当“房东”直接出售。
但有一个现象确实值得关注,那便是银行直供房的数量在增加,据媒体报道,有的银行挂出来的房源甚至超过千套。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理由其实也很简单——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在增加。
![]()
这两年楼市不景气,不少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都有所上升。
如果走传统的法拍路径,不仅手续繁琐,耗费时间长,成功率也不高。
于是,“以物抵债+直售”成了银行快速盘活资产的新选择,目的无非就是快速回笼资金,提升债权回收率。
由于银行已经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业主,持有完整产权,因此,银行直供房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传统法拍房最让人头疼的腾退难、过户难问题,在这里基本不存在。
![]()
接下来的问题是,银行这样“甩卖”房子,会不会冲击房价?
从目前来看,这些直供房数量虽然增加明显,但放在整个二手房市场里,比例还很小,至少就现阶段而言,还远远达不到能冲击市场的程度。
当然,如果银行“不幸”卖的是你们小区的房子,那情况又有所不同。
毕竟,银行的首要目的是回款,只要能顺利处置房子,他们大多会在价格上自砍一刀,而且是砍得特别狠那种。
而这样的价格也形成了一种参考价,进一步击穿小区底价,很容易影响买家的心理预期。
![]()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也给了购房者多一个选择,特别是那些位置尚可、产权清晰的房源,对于不急着入住、能接受一些流程风险的买家来说,确实有吸引力。
不过,“捡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银行直供房价格诱人,但通常要求一次性付款的比较多,这对很多人的资金实力是个考验。
另外,有些房子可能还涉及之前的租约、欠费等问题,需要买家自己做更详细的背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所谓的“银行直供房”,其实卖的不是房屋本身,而是这套房子的债权,这意味着你买了之后很可能根本住不进去,需要再走一次司法程序才能拿到房子,这类“房子”风险不比常规法拍房低。
你对银行直供房又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