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下,大多数人正在为每月开支精打细算,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却呈爆发式增长,财富加速流向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人。
招行、平行等机构的私人银行客户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平安三季度末私人银行客户首次突破10万户,成为继工、农、中、建、交及招商银行之后,第七家跻身“10万户俱乐部”的银行。
截至2025年6月末,15家主要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总数已突破163万户,较年初新增近15万户。
![]()
私人银行,作为银行零售业务“皇冠上的明珠”,已不再是国有大行的专属领地,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私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双双实现大幅增长。
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的持续上升、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结构性升级,以及银行在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能力上的不断强化。
一、数字背后的财富集中趋势
私行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反映了社会财富流向的变化,仔细分析银行披露的数据,会发现财富集中趋势愈加明显。
从私行客户AUM来看,农行、建行私人银行AUM均超过3万亿元,分别为3.5万亿元和3.18万亿元。
交行的私行客户AUM为1.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20%。
股份制银行中,私行客户AUM“万亿元俱乐部”成员已有3家,分别为平安、中信、兴业,其中兴业银行私行客户AUM较2024年末增长9.59%,成为新晋成员。
![]()
更值得注意的是私行客户数的增长幅度,建行的私行客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4.69%,增幅位居国有大行首位。
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新兴产业兴起,科研人员、创业团队等新富群体涌现。
例如,工行就在2025年半年报中特别提到,私行业务要支持科技强国,围绕“科学家”需求打造。
而科创板的设立和运作,又催生了一批以科研人员、创业团队为代表的新富群体。
这些“科创板新贵”资产形态以股权和期权为主,配置需求呈现全球化、多元化特征。
面对“科学家”这一新兴客群,银行需要从传统的融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科创生态的赋能者。
二、银行的战略调整
为适应高净值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银行业的私行服务也在进行全面升级,私人银行业务已从“快速增长”的外涵式发展,迈入“存量深耕”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机构之间在关注新客获取和留存的同时,更要做好存量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客户体验。
私人银行中心在全国的加速落地,反映了银行业对高净值客户服务的高度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财富分配的变化。
在传统零售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私行业务凭借低资本消耗、业务协同效应强等特点,已成为银行零售金融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转型抓手。
私行业务能够有效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助力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缓解净息差收窄带来的盈利压力。
且高净值客户群体的交叉销售价值显著,可带动投行、信贷、保险等业务协同发展,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贡献。
然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自身挑战。
![]()
虽然私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上的增长,但受制于客户量和要价规则,对银行的中间收入带来的提振不太明显。
此外,银行私行业务尚未完全摆脱销售驱动的惯性,定制化服务相对薄弱,客户经理资源也有限,客户的忠诚度和黏性可能不够强,这对私行业务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挑战。
三、质量竞争与差异化发展的展望
未来,私人银行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围绕三大方向加速演进”。
一是深度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将重构客户服务流程,实现精准画像、动态风险定价和自动化资产配置。
二是服务生态化,银行将整合法律、税务、医疗等外部资源,构建全景式服务体系,特别是家族办公室和传承规划服务将成为竞争焦点。
三是投资全球化与特色化,依托QDII、跨境理财通等渠道拓展海外配置选项,同时聚焦绿色金融、新兴产业投资等主题赛道。
![]()
随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收官与投顾试点转常规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模式已从行业共识全面转向规模化实践。
对于私行客户而言,他们将继续享受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财富差距的扩大也提醒他们需要更加重视财富规划与资产管理。
财富分化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而如何让财富增长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不仅是银行业的课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