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火·薪火
![]()
2025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9周年。
岁月流转,精神永存。在深切缅怀中山先生遗风之余,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面对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
▲没有围墙,也没有保安阻拦的西交利物浦大学
中山先生题写最多的作品是“天下为公”,在他的笔下,这四字是一种理想抱负,体现了超越个人私利、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崇高境界。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意思是说天下是公众的,与他致力于“民有、民治、民享”的追求,一脉相承。
在苏州,你要想临时进入任何一所高校参观或学习或看看,除了有围墙或围栏,还有门卫或保安阻拦,基本不可能,也行不通。那怎样才能进入?需要提前报备!在录入系统后,当天刷身份证方可进入。而西交利物浦大学是苏州唯一一所没有围墙也没有保安阻拦的大学(在校学生也不考英语四六级),引用执行校长席酉民的话,学校不仅形态上没有围墙,在理念、资源和思想上都没有围墙。(此处非广告)
![]()
▲苏州某高校的围墙(围栏)
![]()
▲苏州某高校的门岗
个人觉得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某些方面,已契合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信条和胸怀。进入大学后,往东再往南,也就是基础楼东南角,矗立着一座中山先生铜像。铜像高约1.9米,先生肃然伫立,左手捧书,右手执杖,神情庄严,目视前方。
铜像底座为三层八角花岗岩,高约1.6米,底层分别刻有中山先生提倡的“八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层的八个立面分别刻有“天下为公”及“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有世界”等体现先生思想精粹的具体内容。顶层镌刻着出自《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现先生心系中华、广慈博爱。
![]()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铜像前指示牌上的二维码,就会有以下信息跳出来:2011年9月2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西交利物浦大学2008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贝科德,联合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向西交利物浦大学捐赠一座中山先生铜像。该座铜像是孙穗芳博士捐出的第65座铜像,是江苏受赠的第5座中山铜像,同时西交利物浦大学也成为苏州唯一一所获赠中山先生铜像的高校。
中午阳光正好,我信步进入校园,看到很多学子在中山先生铜像周围的草地上或看书或晒太阳或闲聊,自由且惬意。恍惚间,似乎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天下为公”在此刻有了一定程度或意义上的体现。
![]()
今日之中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希望更多学子能励精图治,报效祖国,为民服务。相信在一批又一批年轻有为学子的不懈努力下,以后会有第二所、第三所,乃至无数所高校“没有围墙”,希望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 完-
总有一些历史需要被记忆,总有一些情怀需要被唤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