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一下前几篇文章,吹弹可破的4000点过后,市场并没有积极乐观起来,反而4000点成了我们股民的收费站,每次路过4000点,账户里的钱都会少一些,最近已经连续过了5、6遍了,实惨。这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突破4000点的过程是这样的。
后来我们观察到市场的投机气氛过于浓厚,而进入四季度的业绩真空期,科技股的业绩锚点基本在三季度得到兑现,于是我们判断市场如果没有充分的成交量,可能很难将市场的估值泡沫再推高一个台阶。
既然过了4000点,市场选择了持续震荡整理,而且成交量一时无法有效释放,在这种谨慎的市场氛围下,大家开始关注AI这个中流砥柱,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往前冲,继而带动全球资产估值持续抬升。我们得不出一个AI泡沫的确定性结论,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AI泡沫脆弱结构的确定性结论。
今天一早美国传奇大空头的言论开始发酵,空方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切口去质疑AI投资的收益性。
![]()
那就是AI设备投资的折旧问题。
打个比方,一个工厂购置一套机床,买入价格100万,折旧期是10年,那比较通用的折旧算法是,每年折旧10万,10年后,正好折旧结束。
那折旧会影响什么呢?
工厂进行生产活动中,生产成本一般包含原材料,电费,工厂的工人成本,还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
上面这个基本概念结合一些上市公司开拓新业务时候的运营数据,可以得出一些显而易见的商业规律。
当一个公司开拓新业务,厂房设备都会进入投产状态,折旧就会从会计层面正式开始。于是在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如果设备处于缓缓爬坡阶段,或者产品订单并不充裕,都会导致产能无法满负荷开启。
再举个例子,一条产线,满产一年可以生产一亿的产品,折旧成本每年是1000万元,其他原材料,员工每年成本也是1000万。于是问题来了,因为没有订单或者产线还不太稳定,无法满产,此时这条产线一年只能生产2000万产品,因为员工和原材料成本可以灵活机动,也许只要300万,但折旧成本却依然是1000万。
于是本来可以一年赚8000万毛利,现在却只能赚700万,因此在统计上看,毛利率就会天差地别。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毛利率也随之提升。
这个例子举得不好,因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投入第二曲线,拓展新业务的初期,其实都没钱赚,还会纯亏损。
折旧实际上是个会计报表上的概念,是用来平滑利润数字而人为设计的。折旧也有好的一面,我见过很多国内汽车产业链上的公司,他们的设备都是10年前就购置的进口设备,质量还算过得去,加上国内的工程水平很高,维修能力也很强。这些设备早已折旧完毕,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们的生产成本中可以不考虑设备折旧,厂房折旧,为什么海外老牌企业毛利率那么高,而我们国内诸如半导体企业这样的毛利率却很低呢?原因就在于折旧,人家成本里已经不包含设备了,早就折旧完了。所以啊,国内半导体,或者超大投入的那些公司,譬如京东方这样的,动辄上百亿的设备投资,只要投入期结束,折旧高峰完全度过,远期的利润会非常美丽。
扯远了,回到AI的折旧问题上。
![]()
有迹可查的数据是,这些网络大企业确实在逐渐增加自己网络设备的折旧年限,从2020年的3年折旧,变成了现在的5~6年,这样每年分摊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变少,成本会变低,利润会变好看。
如果算力板块真能用5~6年,这样的折旧年限设定没啥问题。可算力这东西老矿工们都懂,咸鱼这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前几年经常会出现廉价的3090,3080显卡,这些都是被矿工们用残废的老卡。
强算力环境下,高功耗,高发热量,持续不间断地工作,对板块芯片、显存等元器件都构成重大的消耗。
消费级显卡平均寿命约12-18个月,部分超频严重或散热不良的显卡可能在6个月内出现故障。专业矿卡设计时考虑了长期负载,寿命可达2~3年,但需定期更换散热硅脂和风扇。当然如果你让显卡经常休息,不进行长期满负荷运作,自然寿命可以持续到5~6年。
假如算力需求非常旺盛,火力全开,那么算力卡很可能坚持不到网络大厂们设定的5~6年折旧期,如果提前报废,就会立即影响当期利润。
假如算力卡收着点儿用,真用到了5~6年,是不是说明算力需求没有很旺盛,或者说算力投入有些浪费了?
于是诡异的质疑就随之而来,你用猛了,你这折旧年限说服不了人;你用得不猛,你描述的算力需求是不是也没那么旺盛?
昨晚段永平在雪球的访谈也提到了AI,从历史看但凡能提高效率的技术,最终都会加速经济发展。
质疑归质疑,AI发展的大信仰不能丢。不管AI泡沫是否会间歇性停滞,或者造成了什么重大的金融动荡,起码最终结果是好的。
再退一步,就算AI基建影响到了那些大公司的利润,不就是让他们美国股东难堪一点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再退一步,就算3年折旧,板块三年烧坏了,那产业链更新换代周期是不是更快,产值更大了呢?
再退一步,就算AI资本开支这轮投猛了,影响到未来的投资进度了,那也是3年、5年后的事了,走一步看一步呗。
退到最后,其实上述的问题,都不是核心。
举个例子,有个行业的加工商们听到了一则谣言,说生产某个商品未来会赚大钱,于是他们大举买入上游原材料,导致原材料大涨。可当他们生产出商品后,发现根本没有人买,于是上游原材料暴跌,中游加工商们巨亏。
发现了吗?关键中的关键,从来不是这些互联网大厂们的资本开支,而是触达终端后,大家买单的欲望高不高!
商品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价值,从消费者手里赚到钱,这才是整个商业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没有这个,啥也别提。
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我们的目光不能再停留于AI云计算,疯狂搞机房,租算力,搞大模型那些事情上了。我们要关注的是每一个性感的AI落地场景。
AI眼镜似乎已经被META证明行得通,AI笔记本,AI耳机,AI玩具,AI机器人?
最近听到个消息说,北美大模型龙头要在27年出一个AI好东西...
微信扫码登录 领券加入老王星球会员
加入后请添加助理微信:lukesw888
(ps:三群已满,四群招募积极分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