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活态文化国际化,托举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未来

0
分享至



文化破壁、标准开路、纲要引领,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文 | 范敏

在文化自信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酒业正尝试以“活态文化”为支点撬动国际化进程。


11月12日,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第四届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国际化大会暨《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发布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这场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行业文化盛典,不仅是中国酒业活态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国酒业锚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关键里程碑。



01

全球对话,从活态传承到国际化表达

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大会自2021年在山西杏花村启幕以来,已从单一的文化研讨平台逐渐升级为覆盖多酒种、全产业链的“酒业文化发展风向标”。


本届大会以“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为核心主线,首次启动“专题化转型”全新模式,特别聚焦“国际化”这一行业重点关注议题,直面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


多位大咖以活态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依托,从文化战略、国际贸易、品牌传播、全球产业等多角度切入,共同探讨中国酒业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性,为酒业国际化提供全新视角。


本次大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系统阐述白酒国际化的底层逻辑他指出,中国美酒国际化早已成为整个产业的自觉意识,中国美酒正面临着从“国之瑰宝”走向“世界琼浆”的时代课题,需要高瞻远瞩的认知,洞察国际化的深层本质与时代机遇,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与模式。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同大家分享了中国汾酒复兴纲领体系的国际化1.0模式他表示,汾酒以系统思维、模式思维、物质思维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性质有效的系统,经过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三驾马车(华人华裔营销、华商互助营销、本土化营销)、九个重点(品牌运营国际化、文化传播国际化、标准推广国际化、产品表达国际化、价格国际化、核心城市国际化试点、仓储物流国际化、生产基地国际化)的汾酒国际化1.0模式,这是中国酒业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更多交流与探索。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认为,推动中国酒业活态文化走向国际,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一项具有综合价值和巨大潜力的实践。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表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抓好的九大任务之首;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国酒企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亦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期待各方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全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

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则以中国非遗的国际化表达为落脚点,为中国酒业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她指出,国际化表达应通过技艺看见匠心、通过场景看见生活、通过创新看见精神,期待在更多创造性、创新性表达的过程中,助力中国产业走出去,让中国白酒在世界范围受到更多人欢迎。


▲资深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

帝亚吉欧大中华区公共事务与传播副总裁傅凌霄通过分享国际烈酒全球化的实战经验,为中国酒业全球化发展提供参考样本,他认为,找到合适的品牌价值和文化身份至关重要,以适应当地文化的输出方式多渠道协同发力、持续推广标志性品牌亦能为品牌国际化发展创造机会,此外,保持持续创新对于跟上市场趋势也至关重要。


▲帝亚吉欧大中华区公共事务与传播副总裁傅凌霄

纵观各位行业领袖的发言,一个共识逐渐清晰: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不仅是市场扩张的选择,更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并非简单的产品出口,亦是文化价值的全球共享。从活态文化的传承到国际化表达的输出,行业正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定义,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重构中国酒业国际化的认知,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逐步深入。


02

产业前瞻,两项工程启动重塑酒业生态

嘉宾们的发言为中国酒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全新思考,两项重要文化工程的启动则为中国酒业的文化建设搭建起坚实支撑。

起草“中国酒业口述史团体标准”启动仪式暨“中国酒业口述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的启动,标志着中国酒业口述史采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将进入系统化、规范化阶段。

据悉,“中国酒业口述史研究中心”,将通过抢救性记录行业前辈的技艺传承与发展智慧,为酒文化积淀“可传承、可转化、可创新”的历史底蕴,让产业发展有根可循、有魂可依。


随后举行的《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发布仪式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亦为中国酒业未来五年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该纲要系统梳理了中国酒业活态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第一部分为“十四五”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是须遵循的核心纲领;第三部分为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建设的“139计划”,包括一个核心、三大重点、九项任务。


大会现场,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任志宏还对纲要起草工作做深度说明,其指出,计划到2035年,在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时候,完成“中国酒业文化”向“文化中国酒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酒业新文化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名片,最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能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最能凸显文明古国技艺传承优势,成为文化竞争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影响力卓越的国际标杆性产业。


▲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任志宏

两场重要发布,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密切相连。口述史研究是对酒业文化根基的梳理和夯实,是如何做好酒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新文化发展纲要则是着眼于未来发展路径的系统规划,是推动酒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引。

这种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关系,恰与“活态文化”相呼应——文化并非静止,更是不断生长、与时俱进的,唯有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并重,才能构建起中国酒业文化建设的完整体系。


03

征程再起,文化赋能下的酒业新未来

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的关键时点,从行业大咖的国际化研讨到两项发布的正式落地,本次大会顺利召开的意义已然超越了活动本身。

从行业发展来看,它为中国酒业“十五五”期间的新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指导。

不仅明确新文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基本宗旨、基本逻辑、基本理念,更以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国酒业新文化为核心、以“构建中国酒学、双遗产申遗和活态文化遗产认定保护利用、加强新文化IP打造”为重点、以建立“中国酒业新文化9大体系”的中国酒业“十五五”新文化建设“139计划”为依托,构建起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现代消费文化、全球酒文化对话融合的参考发展路径。

从国际视野来看,围绕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国际化表达的深入讨论,将加速中国酒业的全球化步伐。

纵观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的深度对话、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大会上的种种观点,进一步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需要融入当代生活方式的动态体系,当酒文化“活”在消费者身边,或能持续释放更多价值。


当活态文化的基因融入全球消费的血脉,相信这场始于太原的思想碰撞,终将汇聚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上,我们期待中国酒业能以文化为魂、品质为骨、创新为魄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与文化协同发展之路。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微酒 incentive-icons
微酒
学卖酒,看微酒
11937文章数 73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