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董家渡卖出18万/㎡,新天地站稳20万/㎡,老南市腹地的蓬莱公园却在10万/㎡徘徊。这不是洼地,是黄浦区精心隐藏的“价值撕裂带”。
![]()
![]()
住在蓬莱公园,你很难感觉自己身在黄浦。
商业,只有一个“社区超市”——新邻生活站,听起来像高端商场,实际是个社区商业。
![]()
实景图
走完整条制造局路,你也看不到一栋甲级写字楼。没有金融城,没有总部经济,没有互联网大厂。产业空心化,让这里白天是“睡城”,晚上是“老破大”。
这里的学区顶配大同中学,曾是“八大金刚”,现在清北都快绝迹了。虽然周边有传了3年的民办立达转公,但在“教师轮岗”大趋势下,学区溢价正在加速回吐。
![]()
板块主流产品,是房龄20年左右的 “刚改盘” 。黄浦逸城、中福浦江汇,听起来像豪宅,实则是定位模糊的中产社区,富人根本看不上。
![]()
问题根源,藏在历史基因和规划剧本里。
老南市的底色,决定了蓬莱公园的天花板。老黄浦是“英美摩登”,老卢湾是“法式浪漫”,老南市是“老城厢华界”。在殖民时代,这里就是穷苦劳工聚集地,高端商业和精英阶层从不踏足。
从蓬莱区→南市区→黄浦区,每次区划调整,它都是被合并的“弱者”。
![]()
上海2035规划,根本没给蓬莱公园留主角位置。
市级商办中心、产业副中心,全部向外迁移:徐汇滨江、前滩、苏河湾……市中心的功能被掏空了。蓬莱公园?查无此人。
板块开发早,住宅用地早已填满,没有增量空间。没有地,就装不下新故事;没有故事,就吸引不了新钱。
当整个黄浦区都在豪宅化,中产想住市中心,还能选哪里?10万/㎡的均价,是董家渡的一半,新天地的60%。这是入住黄浦区的“最低门槛”。
![]()
在顶级圈层里,做一个 “平民化”的异类,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定位。
![]()
毕竟蓬莱公园板块是在上海内环内,本身就有一定优势:10分钟车程到新天地、淮海路;步行15分钟到瑞金医院;骑车20分钟到黄浦滨江。
你住的是蓬莱公园,享受的却是整个黄浦区的顶级资源。这是看得见的隐性红利。
黄浦区最硬核的,是财政实力。黄浦的旧改速度和资金投入,全市第一。蓬莱公园周边,零星旧改一直在推进,任何一个小型商业、口袋公园、社区办公的落地,都能提升区域价值。这里的“老旧”,是时间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蓬莱公园的价值,在于“黄浦区的刚需”,而不是“刚需的黄浦区”。
它不是垃圾,也不是宝藏,它是一个“实用性地块”。
在这里,地段价值>产品价值,自住属性>投资属性。
你能接受的,是10万/㎡买“住在黄浦”的优越感;不能接受的,是隔壁就是18万/㎡的真豪宅。
心态对了,它就是洼地;心态错了,它就是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