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天这组照片的来自于一名曾在上海工作的一名英国人。
阿奇博尔德・布莱斯・朗(Archibald Blyth Lang)(1898-1970)于 1923 年抵达上海,受雇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担任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处工作。1932 年 3 月 12 日,他在英国萨默塞特与埃尔西・梅・惠勒(Elsie May Wheeler)结婚。当时朗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秘书处任职。朗和他的儿子曾被关押在上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65 号的亚士营集中营。朗的妻子于 1944 年因肺结核去世。1946 年,朗带着儿子返回英国。
![]()
朗身着上海义勇队苏格兰分队的制服在此留影,1924年5月18日。朗后来因在淞沪会战期间的服役表现获得 1937年紧急服役勋章。
朗的相册里有一组照片比较特别,反映的是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在外滩欧战纪念碑前举办的一战停战日纪念活动。
![]()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英国驻华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等英国殖民官员在1924年的一战停战日(Armistice Day)检阅童子军。
1918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双方(主要是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北部的贡比涅森林签署了《康边停战协定》(Armistice of Compiègne),标志着这场持续四年(1914-1918)的全球性战争正式结束。
协定规定从当天11 时起全面停火,因此 “11 月 11 日 11 时” 成为象征战争终结的关键时间点,也成为停战日的核心纪念时刻。战后,英国、法国、美国等协约国成员率先将 11 月 11 日定为全国性纪念日,以纪念一战的结束,悼念战争中的阵亡者,并反思战争的残酷性。
![]()
约翰・托马斯・普拉特爵士(1876-1970),英国驻上海总领事。
![]()
上海义勇队苏格兰分队在外滩欧战纪念碑前。这座纪念碑堪称“上海第一碑”,又称“和平女神像”。
![]()
在上海的英国殖民官员向一战纪念碑敬献花圈。时间为 1924 年 11 月 30 日,也是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日。
![]()
碑身刻有纪念文字和在一战中死难的上海侨民的姓名。
![]()
1925年停战日,外滩欧战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
![]()
各国外交官员在纪念活动上。
![]()
1925 年,上海外滩欧战纪念碑前的圣安德鲁日纪念活动。
![]()
1925 年,欧战纪念碑前为苏格兰军团阵亡将士敬献花圈。
朗的相册里还有点其他照片,一并分享。
![]()
风笛手,上海万国商团苏格兰连。1924年9月。
![]()
中英双语的排英标语。可能是 1925-1927 年国民革命时期的某次反英抵制运动期间。
![]()
穿着裙装,扛着风笛的苏格兰卫队走过上海街头。他们作为英国驻上海防御部队的一部分,从1928年7月抵达上海一直驻扎至 1929 年 1 月。
![]()
英国皇家海军 “Despatch” 的水兵,在上海一处街垒旁。1924年9月。
![]()
上海万国商团设置的路障,1924 年 9 月。
![]()
![]()
1926年6月3日,英国王子乔治来上海参加“英联邦日”活动,后来他成为乔治六世(左侧身披缎带者)。那一年,他女儿出生,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王。背景是英国领事馆。
![]()
右二身披缎带者为乔治王子。
![]()
左侧站得笔笔挺的是戈登上校,万国商团的指挥官。
![]()
乔治王子(后为乔治六世)位于中间,身系绶带;左二为英国总领事西德尼・巴顿爵士,他们刚刚离开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大楼。
![]()
![]()
乔治王子和英国总领事西德尼・巴顿爵士检阅上海公共租界锡克巡警队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