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自我评价,心理学观察发现,这些声音大致可归纳为五种类型:
“全能型”:自信满满,自认无所不能;
“随缘型”:安于现状,将结果归于命运;
“比下有余型”:善于在更弱者身上寻找安慰;
“全面否定型”:始终看不到自身闪光点;
“畏惧尝试型”:因害怕评价而拒绝开始。
然而,最普遍也最令人心疼的一种,或许是“但是型”——许多人习惯在肯定自己后立即转折——“我做得还不错,但是……”“我成绩还可以,但是……”这个如影随形的“但是”,如同一道屏障,阻挡了我们接纳完整的自己。
从心理学视角看,这种自我评价模式往往源于成长过程中肯定的缺失。当一个人很少获得积极反馈,便难以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习惯于用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甚至预先否定以防失望。
致每一位习惯使用“但是”的朋友:请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你们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值得暂时停下脚步,让自己喘息。他人的评价体系未必适合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和生命节奏。
学会自我滋养是重要的人生功课。尝试在日常中发现自己的美好:记录每天的小成就,肯定自己的独特价值,接纳不完美的部分。真正的成长,始于放下对他人期待的执着,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
“当我们能够坦然地说出‘我很好’,而不需要追加‘但是’时,便是真正与自我和解的开始。这份内在的确认,将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力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如是说。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李伽钵
视频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