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外卖软件,“9.9 元炸鸡套餐”“满 30 减 20” 的弹窗总让人忍不住下单 —— 可你有没有发现,上周常点的那家手工水饺店,突然从 “销量榜” 消失了?楼下夫妻开的面馆,外卖页面挂着 “店铺升级”,老板却私下叹气 “再做外卖就要亏光了”。我们以为的 “薅羊毛”,背后藏着外卖行业没人敢说的生存危机:当平台用百亿补贴抢市场,当 “满减”“投流” 变成商家的必答题,这场看似热闹的外卖大战,正在把越来越多参与者推向绝境。
![]()
01 狂欢之下:平台内卷的 “烧钱游戏” 与商家的生存窒息
打开手机,满屏的“百亿补贴”“满 20 减 15” 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 1.5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8%,外卖对整体餐饮行业的渗透率已升至 26%。光鲜数据背后,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内卷大战:京东携达达物流入局,将佣金压至 5% 吸引商家;美团、饿了么则通过 “投流推广”“独家合作返现” 死守市场份额,形成双寡头主导格局,2024 年两者市场份额分别达 65% 和 33%。
这场烧钱游戏的代价,最终转嫁到餐饮商家身上。美团官网2024 年底公开数据显示,餐饮品类基础佣金为 6%-8%,但叠加投流费用后成本陡增 —— 某快餐店老板透露,6000 元投流费仅能用 50 天,日均支出超 100 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研显示,商家实际综合成本占比普遍达 20%-25%,其中不透明的附加费用占比超 10%。对于毛利率本就微薄的生鲜品类,15%-20% 的平台成本直接导致 0%-5% 的毛利率,连租金、人工等固定成本都无法覆盖,亏损成为常态。
商家陷入“不做外卖等死,做外卖找死” 的两难。某快餐店老板以 30 元订单举例:骑手配送费 8 元(商家、消费者各承担一半),平台抽佣 2.4 元,商家到手仅 23.6 元。中国烹饪协会 2025 年 7 月报告显示,限额以下门店盈利指数仅 40.38,连续 12 个月低于中性水平。更残酷的是,平台算法倒逼商家持续投流 —— 不付费推广的店铺基本无法被消费者刷到,而投流成本最终全部由商家承担,形成 “营销投入越多,利润越少” 的死亡循环。
02 生态崩塌:从品质滑坡到行业失血的连锁反应
平台内卷的恶性竞争,正在瓦解外卖行业的健康生态。首当其冲的是食品品质的隐性滑坡。为应对成本压力,部分商家被迫在食材成本上“做减法”,将食材占比从 35% 压缩至 30% 以下,用冷冻速食包替代现制菜品成为行业潜规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指出,平台高额抽佣导致商家 “降本冲动”,已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诱因。
行业多样性正在加速流失。中小特色商家因无力承担投流费用和平台成本,逐步退出外卖市场。中国烹饪协会2025 年 7 月数据显示,限额以下门店表现指数已降至 45.03,连续 12 个月低于中性水平,且加速收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连锁品牌凭借规模优势获得平台资源倾斜,在部分商圈的外卖入驻率已超 80%,消费者可选择的特色美食种类持续减少,外卖平台从 “美食广场” 沦为 “连锁超市”。
骑手权益的漠视则成为生态失衡的另一个注脚。尽管部分平台提高了配送费,但骑手保障仍存短板。2025 年 9 月实施的社保新规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而实际调研显示,多数外卖骑手仍属非全职签约员工,未能享受完整社保待遇。为追求时效和多单收入,骑手闯红灯、逆行成为常态,这背后是 “超时罚款”“多单奖励” 的算法绑架,而社保新规的实施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形成新的矛盾闭环。
03 消费者的 “甜蜜陷阱”:短期低价与长期利益的背离
“9.9 元喝奶茶”“19.9 元吃烤鱼” 的低价补贴,让消费者短期内享受到实惠,但长期来看,这场狂欢正在透支消费体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 5.45 亿人,但用户投诉数据显示,低价订单的配送超时率较常规订单高 37%,餐品破损率高 29%。
食品品质的下降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低价外卖中食材新鲜度不达标、添加剂超标等问题占比超40%,且多集中在 “9.9 元套餐”“15 元封顶” 等低价品类中。更隐蔽的是,行业创新动力的丧失:中国烹饪协会报告显示,2025 年餐饮行业投资预期指数虽达 53.03,但用于菜品研发的投入占比不足 3%,商家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平台费用和营销补贴。
长期来看,低价补贴不可持续,消费者终将为平台的“烧钱游戏” 买单。交银国际研报指出,当前外卖平台的补贴力度已超出合理范围,若停止补贴,餐饮客单价预计将上涨 15%-20%。而商家在成本压力下,已开始被动调价 —— 中国烹饪协会 2025 年 7 月调研显示,32% 的商家已上调菜品价格,平均涨幅达 8%-12%,曾经的低价外卖正在悄然涨价。
04 破局之路:重构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外卖行业的困局,本质是“平台单边主导” 的商业模式走到了尽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着手推动外卖平台 “公平有序竞争”,明确要求平台佣金需经过科学测算,给商家、骑手留足合理利润空间。监管介入已初见成效,2025 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商家投流费用占比从 15% 降至 9%,中小商家盈利指数回升 3.2 个百分点。
平台模式的创新正在探索新路径。部分平台已试点“佣金透明化” 改革,将基础佣金与增值服务明确拆分,商家可自主选择是否购买推广服务。另有平台推出 “品质返佣” 机制,根据商家食品安全评分、用户复购率给予佣金减免,引导商家重视品质而非低价。这种 “流量赋能” 替代 “抽佣压榨” 的模式,正在让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商家的自救同样关键。部分餐饮品牌开始构建私域流量,通过会员体系、社群运营减少对平台的依赖,某连锁餐饮品牌透露,其私域订单占比已达28%,平台费用支出下降 40%。一些特色小店则联合成立外卖联盟,统一与平台谈判佣金比例,某联盟通过集体议价,将平台抽佣从 22% 降至 16%,联盟内商家盈利指数平均提升 6.8 个百分点。
05 外卖不该是 “零和游戏”
当外卖平台的竞争从“拼补贴” 转向 “拼生态”,从 “单边盈利” 转向 “多方共赢”,行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管引导、平台的模式创新、商家的抱团自救,正在共同推动行业重构 —— 截至 2025 年 8 月,已有 12 个城市建立外卖行业共治机制,商家满意度提升 27%,骑手社保覆盖率提升 19%,消费者投诉率下降 31%。
毕竟,我们点外卖,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享受便捷、美味的生活。外卖大战的终局,不该是“卷死” 谁,而是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在这个生态中获得合理回报 —— 商家有钱赚,骑手有保障,消费者吃得安心。这,才是外卖行业应有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